【這里,《中國環境報》利用長期以來國內外偽環保組織散布的謠言作為依據,為我國的水電建設編造出了一系列莫須有的罪名。1、請《中國環境報》先把“國際公認的40%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警戒線”拿出來讓大家看看再說話好不好?我們不能總是拿著一些偽環保騙子的謊言來污蔑我國的水電發展。根據有關資料的統計,世界上發達國家水電開發程度較高的河流的平均水庫蓄水量已經超過徑流量的70%。一些水害嚴重的重要的河流的水庫蓄水量,通常都要在一倍到幾倍。2、“上世紀90年代我國制定的流域管理規劃以防洪、發電、航運為主,生態功能被擺在次要位置,水電過度開發已嚴重影響水生態環境,”的說法也是一種謊言。眾所周知,我國80年代建設的三峽水電站就針對生態環境問題進行過長時間的辯論。而且當時中央還非常明確的提出,不解決生態環境和移民問題決不開工。3、我國西南地區的水電開發程度目前還不足10%,怎么就會有“水電過度開發已嚴重影響水生態環境”情況了呢?4、金沙江上到現在還沒有建成一座水電站,我們的珍惜魚類自然保護區要保護的主要的三種魚“達氏鱘、白鱘和胭脂魚”就已經不復存在了。這能說是水電過度開發的造成的嗎?5、被保護的物種已經不存在的保護區,難道不應該被調整一下嗎?這種實事求是的調整就是擠壓嗎?6、水電站一座都沒建起來,就已經開發過度了,而且還造成了嚴重的危害,這些造謠污蔑水電開發的謠言,還有一點點符合邏輯和事實的地方嗎?7、請環境報明確指出來水電建設引發了哪里的地質災害?水電建設的根本意義就是把河水的能量用來發電造福人類,如果這些能量不被人類利用,它就只能不斷的沖擊河谷、切割邊坡,不斷的造成地質災害。因此,所有的水電站建成之后必然會從根本上減少河水切割邊坡的能量,從而必然會從根本上減少,以至于杜絕地質災害。當然在水電站剛建成的初期,還會有一些以前形成的潛在的地質災害爆發出來,但等到水電站建成十幾年之后,幾乎所有的水電站的庫區都會杜絕地質災害的現象。大家看看現在的新安江和豐滿水水庫,什么時候發生過地質災害?而奔騰的怒江哪一年不發生上百次的地質災害呢?因此,不僅說水電站引發地質災害根本不是事實,而且,水電站減輕了地質災害才是事實。
根據環境報的這些說法,我們不難發現偽環保組織平時就經常在每一個具體問題上利用各種機會大肆制造謠言,到時候又把這些反復散布的謠言,理直氣壯的當成事實來使用的卑鄙手段,是不是到可以回答《中國環境報》到底是不是有人在“從根本上否定中國的水電建設和發展戰略”的問題了呢?】
交織的矛盾,迫使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究竟該怎樣建水電站,水電建設如何與保護乃至改善生態環境協調統一,如何將水電建設對生態環境的不良影響降至最低限度,水電建設怎樣才能實現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一條流域究竟能承受多少水電設施……這些命題,急需水電建設開發集團和當地政府從全局和長遠的視角探尋破解之道。
【關于“究竟該怎樣建水電站,水電建設如何與保護乃至改善生態環境協調統一,如何將水電建設對生態環境的不良影響降至最低限度,水電建設怎樣才能實現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一條流域究竟能承受多少水電設施……這些命題”,只有你們環境報是今天才開始思考,而這些問題正是我們全球的水電專業人員,從建設水電站的第一天就必須要思考的問題。不解決這些問題,水電站都不能進行建設。所謂“急需水電建設開發集團和當地政府從全局和長遠的視角探尋破解之道”也是一種無知的說法,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才是國家的具體組成,沒有他們就沒有具體的中國。一些反華人士總是喜歡用這種惡毒的污蔑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把國家虛擬化的方式反對國家的發展。再說,水電開發在國外所有的發達國家幾乎都已經有了由事實給出的答案,為什么我們中國還非要單獨去尋求什么“破解之道”?被各國發展的實踐證明的經驗,你們不是不承認就是故意加以篡改,而且,還信誓旦旦的非要去尋找“破解之道”?這到底是為什么呢?這是不是也可以回答我們的,到底是不是有人阻礙水電開發的問題呢?】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