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廣西提高了警惕,加高了門檻,這些違規企業又要到哪里去?”
1月31日,廣西龍江鎘污染事件發生后的第16天,“兇手”才被明確指認。
當日,廣西官方宣布,涉案企業是廣西金河礦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河礦業”)和金城江鴻泉立德粉廠(下稱“立德粉廠”),涉嫌違法排污的7名相關責任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質疑和批評聲洶涌而來。
“為什么在事件爆發半個月之后才找到兇手?執法部門的辦事能力何在?”從事重金屬污染調研工作的中科院研究員張立偉(化名)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認為,16天的“破案時間”,“顯示了地方政府的不作為。”
對此,涉案企業所在地——廣西河池市金城江區環保局紀檢組組長藍群峰對《中國經濟周刊》感嘆說,“很委屈。”
違規排污的只有兩家企業?
藍群峰介紹說,自1月17日“事發”起,“河池保衛戰”就已經打響,廣西甚至啟動了突發環境事件Ⅱ級應急響應,用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馬飚的話來說,就是哪怕動用全世界的力量也要保證水源達標。
過年期間,河池市環保監察支隊還在對位于拉浪電站上游的多家排污企業進行檢查。“我們都沒有休息,所有的人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力求盡快找到排污的企業。”藍群峰說。但由于河池市屬采礦冶煉重地,涉及重金屬項目的企業眾多,僅挨家排查,就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到2月9日,河池市已經排查涉重金屬企業和經營戶145家,其中,責令整改或關停取締11家,排查小企業、小作坊74個,原礦、礦渣堆放點90多個。”藍群峰解釋說,排查工作不僅需要技術,還需要心細,每一個角落都要檢查到,如果沒有調查組的介入,排查工作還需要更多的時間。
涉案企業立德粉廠就是在大門緊鎖、佯裝停產的情況下,通過深挖渠排放含鎘工業污水的。“我們一直以為這個廠都停產倒閉了,后來翻墻進去,才挖出污染源。”藍群峰說。之所以進展緩慢,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人手不足。據藍群峰介紹,僅金城江區轄區內就有冶煉企業20余家、采礦企業7家、選礦企業10余家。“但環保局監察大隊只有4個人,根本查不過來啊!”
但張立偉認為,上述理由“可能確實存在,但最關鍵的問題在于,地方政府到底想不想查?”他指出,另一個涉案企業——金河礦業屬廣西著名國有企業,曾獲得殊榮無數,“怎么可能長期違規排放而不被查出來?甚至在被懷疑的時候還敢出頭喊冤?”
金河礦業官方網站顯示,該公司是國有控股企業,注冊資本10.8億元,在崗員工3000多人,擁有固定資產總額7.58億元;2005年以來,曾被評為“廣西百強企業”、河池“十大強優企業”和“廣西誠信企業”等,是廣西第一批“循環經濟企業試點單位”。
“金河礦業回收鎘項目進行過報批,但還沒有申請驗收。而且經過篩查發現,其廢渣堆放場所未達到國家標準。”藍群峰說。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