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官員昨天表示,即將于12月初召開的哥本哈根氣候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沒有問題”,但的確有使《京都議定書》空殼化的力量存在,哥本哈根會議無果而終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國際談判和國際政策處處長李高昨天(24日)做出上述表述。他對哥本哈根談判的成功與否表示樂觀:“取得實質性進展沒有問題。”但他強調,應對氣候變化談判必須堅持“巴厘路線圖”制定的“兩軌談判”,即在《京都議定書》和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這兩個框架下進行談判。但目前有股很強的力量欲使談判偏離這個軌道,有一些國家通過隱性的方式使京都議定書空殼化,不再發生效力。“如果不能妥善地解決這個問題,哥本哈根會議無果而終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歐盟在10月30號達成了一個新的內部立場文件,希望強化歐盟在哥本哈根談判中的領導作用。中國社科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陳迎認為歐盟最新的立場文件里頭體現出新的特點,歐盟一再強調所有國家都要出資和承諾,這包括中國和印度,實際上是對發展中國家施加壓力。
在哥本哈根峰會前夕,各方對中國是否會提出更具體的減排目標相當關注。李高稱,中國在節能減排方面將做更大的努力,工作難度也會越來越大。“十二五規劃開始后,中國所能采取的進一步措施,一定要從發展階段,國際義務和能力來看。”李高強調,不論中國會否提出一個具體數字,中國將盡最大的努力促使哥本哈根會議取得成功。
他還提醒,哥本哈根會議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但不能期望哥本哈根解決所有問題。“我們還要出新的科學研究和評估,并根據這些評估調整政策。”陳迎也說,哥本哈根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至少哥本哈根會議要啟動以一個政治框架性的文件,把2012年之后國際氣候制度的主要框架搭建好。
此外,李高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在哥本哈根會議召開之前,中國與七十七國集團將于12月5日或6日提前召開協商會議,在大的選擇上將保持一致,對于一些有分歧的地方進行內部磋商。中國還將與發展中國家智庫提前商議。 朱小雯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