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環境咨詢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環資委法案室原主任孫佑海:硬發展是死道理,科學發展才是真道理
最近一段時間,陜西省鳳翔縣、湖南省武岡縣等地相繼發生“血鉛事件”。有專家表示,我國已經進入一個環境公害高發期,污染企業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日漸凸顯,因環境污染對社會穩定造成的危害日漸凸顯。
但長期關注環境問題的國家環境咨詢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環資委法案室原主任孫佑海卻發現,在這類污染事件中,有兩個“細節”問題值得關注:
一是“出事”的企業往往都是當地招商引資項目和納稅大戶,他們在距離居民點或者水源地很近的地方建廠開工,
二是群眾在當地衛生或環保部門所做的檢測總是顯示為指標正常,與他們到外地做出的檢查結果往往相差甚遠。
在日前召開的“2009環境保護基層論壇·探索中國特色環保新道路”論壇上,孫佑海對CBN記者表示:“我國地方經濟要進行跨越式發展,必須處理好發展與環保的關系。”
孫佑海說,陜西鳳翔縣和湖南武岡縣等地發生的兒童血鉛超標事件和近期江蘇鹽城等地區發生的嚴重水污染事故說明,漠視環保求得發展,不顧環境引進項目,不僅免不了要還“舊賬”,還可能付出更大的代價,使得發展沒有可持續性。
CBN:環境污染事件頻發,與地方政府有哪些直接或間接的關系?
孫佑海:近幾十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舉世矚目,在國際上的地位顯著提高,環境保護法制建設也取得很大成就。但不容忽視的是,有的地方在大干快上的同時,卻將環評制度形同虛設;有的地方政府放任地方保護主義,出臺各式各樣的“土政策”,干擾環境執法;有的地方政府行政不作為,對環境違法企業放任自流;有的地方政府忽視環境規律進行盲目決策,致使生態環境遭受嚴重損害等。
如何在發展本地經濟的同時保護好生態環境,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有些地區的領導同志對此還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真分析上述一樁樁環境污染事故,我們不難發現,這些事故的背后,往往都蘊含著地方黨政主要領導同志的強烈的GDP沖動,蘊含著強烈的追求短期政績的愿望,從而導致少數地方政府在利益驅使面前和錯誤的政績觀下做出錯誤的決定和妥協。
CBN:但目前對一些地方來講,“發展是硬道理”。這一點,在某些政府官員來看,這是當務之急。
孫佑海:對“發展是硬道理”這句話應該更加理性地看。事實上,發展是硬道理,不發展沒道理,硬發展是死道理,科學發展才是真道理。
從保護環境的角度看,我們要充分認識“硬發展是死道理”這一判斷。發展經濟一定要從本地的實際情況出發,土地征收、城市拆遷、招商引資絕不能超出本地資源和群眾的承受力。如果地方稅收大幅度跨越的背后是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健康受損,那樣的發展無疑是殺雞取卵,短期取得的發展成果必然像沙灘上蓋起的大廈一樣在某一個時間“點”轟然倒下。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