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欄目播出了《時尚背后的污染之痛》的新聞報道,反映了廣東增城市新塘鎮西洲村環境污染問題。央視的新聞標題,和最早揭示這一問題的綠色和平報告的標題《時尚污染》所反映的那樣,因為央視的介入新塘鎮最近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當地主打的的牛仔行業,和它造成的嚴重污染問題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反差。
在問題被媒體和公眾關注之后,新塘鎮政府的反應是積極的:對污染企業的“零容忍”原則,以及公開信息、接受公眾和輿論監督的態度,都是值得稱道的,如果執行到位,對短期內減緩污染問題定會有效果。然而,從長期和根本來看,新塘作為全國133個紡織專業中的一個,作為廣東省工業集群發展模式的典型,作為中國紡織工業帶來污染問題的一個縮影,找到根治污染的解決方案,不僅對于新塘的環境有重要意義,對整個紡織工業的“無毒化”,也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那么,怎樣的改進才是真正的根治之道呢?簡單的關停肯定不是好辦法,因為經濟要發展,財政要養人,地方政府和企業肯定比誰都清楚。有人說,不是可以建污水處理廠嗎?但問題在于,紡織廢水中可能含有的許多物質,如重金屬,再如環境激素類的壬基酚和辛基酚等,簡單的污水處理程序難以去除的。而這些有持久性和蓄積性,而且會嚴重影響環境和人體健康的物質,才是最不可忽視的問題。那么把產業搬遷轉移?拿新塘來說,如今群眾投訴最多,呼聲最大的西洲村,正是受了多年前從大敦村搬遷過去的漂染洗水企業的污染??梢姾唵蔚漠a業轉移,很容易就成了污染轉移。
的確,治污防污從來不只是嘴上說的那么簡單,如果細細想來,認真追究的話,這件事不僅需要“技術含量”,更需要“策略含量”。與治病治本,以及斬草除根的道理一樣,真正有效的治污,還是要從源頭入手。在新塘鎮政府的回應中,最值得期待的一點莫過于提到了“牛仔產業升級優化”。在治污的問題上,牛仔產業,乃至整個紡織行業,到底該怎樣升級和優化呢?
首先,應當對現有正在使用和排放的化學品以及當地環境現狀的有效摸底和管理,并公開這些信息。如果連牛仔生產中到底使用了什么化學品,有多少污染物被排放,哪些污染物被排放,以及現在河流和其他環境載體的污染狀況如何都不清楚,沒有了這些必要的基準指標,有效的可衡量的治污是無從談起了。
在有了治污的目標和基準之后,所有的企業都應該從源頭開始,改進工藝,尤其對生產原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質,要有計劃的逐步替代、削減,最終完全淘汰這些物質的使用。實現整個生產鏈中的清潔無毒,不管對最終穿在我們身上服裝的安全性,還是對環境,乃至對工人的健康,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而政府的責任,就是監督、鼓勵和幫助企業做到這樣的源頭治理,從根本出發,從長遠出發,以這次整改為契機,在發展經濟、保留特色產業的同時,徹底消除污染。在消費者們更加重視環保和健康,追求“綠色時尚”的今天,相信這樣的解決方案,也最終會轉化成經濟效應,并帶動更長遠更可持續的產業發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