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除此之外,江蘇等多個省份和地區也紛紛把降低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到“十二五”規劃中,積極加入到減排行動中來。中國碳交易市場的星星之火已經在各處點燃。
如何燎原尚待各方共同添柴加力
目前,我國已成立了多個碳排放交易所,主要包括成立于2008年的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權交易所,以及2010年10月成立的深圳排放權交易所等等。北京環境交易所還主導制定了專為中國市場設立的自愿減排“熊貓標準”。除此之外,還有不少省市正在籌劃建立碳排放權交易所。
但由于國家層面的碳交易辦法沒有出臺,各區域間在開展碳交易活動時會受限于各地經濟結構模式、計量辦法、交易規則等一系列影響因素,發展速度不盡相同,因而也背離了碳交易活動統一化的初衷。而且省市級交易所難以形成一定規模的交易量,難以提高交易效率,也不利于碳交易產品的國際對接。
從國際經驗看,歐盟、英國、美國建立的都是統一的碳交易市場,一個國家或地區一般只有一個交易所。無論是國有還是民營,在政策標準、交易制度、具體程序方面都應當全國統一。
也正是因此,與王名教授類似的提案在本次兩會中屢屢可見,政協委員方方也同樣提議建立國家級碳交易平臺,以促進整個國內碳交易市場更為有序的前進。而發改委不久前曾指出,將限制地方碳交易平臺數量,避免過度競爭。
而國家級碳交易平臺和碳交易市場的真正建立,則需要包括政府機構、溫室氣體審核機構、認證機構、投資機構、保險機構、銀行、碳交易市場買家、碳基金、咨詢方、項目業主以及金融和商品交易所等在內的多方共同參與。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使中國碳交易市場的整體建設、機制設計和規則制定更為合理和完善。而在這一過程中,作為國內最早參與碳交易和CDM(清潔發展機制)業務的一方,咨詢機構無疑將發揮相當重要的作用。
咨詢機構應積極貢獻熱量
國內碳交易市場還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而CDM咨詢機構作為減排先鋒,則早在幾年前就一直活躍在節能減排的第一線,參與到了CDM項目申請的每一個環節。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國內的咨詢機構已有了長足發展,不少優秀的咨詢機構都做出了突出的業績,比如清能投資咨詢(北京)有限公司已有40余個項目在聯合國EB注冊。
成功業績的背后,是咨詢機構的豐富經驗和專業技術。而這些豐富的專業經驗,正是碳交易市場建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因此,清能投資吳宏杰先生認為,有實力的咨詢機構,一方面要保持自己低碳經濟“先鋒”的作用,繼續為節能減排貢獻力量;另一方面還要積極參與國家碳交易市場的建設和相關政策的制定,勇于承擔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使命。
雖然目前國際碳減排談判依舊處在膠著狀態停滯不前,但在國內,碳交易的前景依然非常樂觀。2012年以后,各國減排義務沒有確定是CDM機制發展的最大不確定性,但是這個機制已被證明是成功的,有利于國際碳減排事業的發展。
伴隨從國家到地方的全力支持,中國碳交易市場正在充滿動力的漸行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