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制約
如果內需真能逐步釋放,太陽能發電產業真正的制約就只剩下一個——成本。
4月底,位于甘肅敦煌市七里鎮西南的敦煌10兆瓦光伏并網發電特許權競標中,國投電力(9.04,0.01,0.11%)現場開價0.69/千瓦時,據說驚呆了包括國家發改委官員在內的所有人,因為光伏產業之所以需要政府補貼,就在于現階段其成本過高導致無法與化石能源以及風電電價相比。目前中國政府僅批準了三家太陽能電站示范項目,除敦煌項目外,另有1兆瓦的上海市崇明島項目、255千瓦的內蒙古鄂爾多斯(13.20,-0.32,-2.37%)項目。崇明與鄂爾多斯兩個示范項目,每發1度電,政府需補貼4元錢。
4月28日,包括無錫尚德、天威英利、晶澳太陽能和賽維LDK在內的行業內最主要的13家企業共同發布了《洛陽宣言》,重申在2012年實現光伏發電上網價格1元/千瓦時的目標。而敦煌項目的最終價格也定在了1.09元/千瓦時。這個價格還是遠遠高于風電和煤電,據中央電視臺經濟信息聯播節目的數據,目前太陽能發電成本1.9元/千瓦時,風電為0.5—0.6元/千瓦時,傳統煤電為0.35—0.45元/千瓦時。
建設一個太陽能光伏電站,必須包括光伏組件(產業鏈包括多晶硅、單晶硅、切片、電池組和組件)、逆變器、輸配電等。其中太陽能光伏組件約占總成本的50%,太陽能電池約占光伏組件成本的70%,硅晶片又占電池成本的60%。所以太陽能降低成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每噸多晶硅的轉換率,或者降低電池成本。
如果要達到與傳統能源電網平價的目標,需要將太陽能電池板的成本降至0.65美元/瓦至0.70美元/瓦。今年3月,美國First Solar公司宣布,其薄膜光伏電池板的生產成本首次降到了1美元/瓦,是“太陽能技術的一個里程碑”。但這還只是薄膜光伏板,標準的硅晶太陽能電池成本仍然徘徊在3美元/瓦左右。
多晶硅的轉換率提升同樣不是件容易的事。“歐洲市場現在要求多晶硅的轉換率要在16%以上才是合格的,16%以下價錢另算,我知道中國大部分企業生產的多晶硅轉換率在15.5%—15.7%。因為我們用料雜,根本無法控制質量,這種產能勢必被淘汰。”王俊峰感嘆,“隨著市場重新回到正軌,以前拉上兩條槍、投點錢就能干光伏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大家還是要拼點技術。”
當然也不乏樂觀者。史煜注意到各國企業對太陽能的研發投入非常大,很多創新技術都在研制中,他個人估計未來3年內技術會有重大進步,使得太陽能發電成本和風能相匹敵,“甚至如果它的轉換率再高,那它有可能成為最便宜的、甚至能和火電競爭的能源”。
但微觀企業的成本核算并沒有包括光伏生產的外部性環境成本,太陽能生產過程中,從硅到粗硅,再到化工三氯氫硅,反應成高重硅,回爐、鑄錠到切片,每個環節都要高耗能。而且三氯氫硅會復產四氯化硅,后者是易爆炸的高危化學品。
有人估算,目前的光伏工業所消耗的能源已經透支了10年它所能節約的能源,也就是說,10年之后太陽能才能算真正的“綠色能源”。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