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公司停廠、整治后,陽宗海入湖泉水砷濃度含量已從2008年7月16日檢測時的67.7毫克/升下降到10月初的25.42毫克/升。云南省環保局的有關負責人表示,陽宗海水體砷濃度上升的趨勢基本得到遏制,湖中水體水質砷濃度基本趨于穩定。
但是,錦業公司認為,短時間內入湖砷量很大,根據陽宗海周邊的水文地質狀況,不能忽略“5·12”汶川地震后多次地質變化對陽宗海水體砷污染可能造成的影響。同時,該公司向相關部門出示了一份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在北京組織召開的地震對地質環境影響研討會的《會議紀要》。其中,也有專家指出,陽宗海及其周邊地區存在富砷地質建造,加之陽宗海處于全新活動的小江深大斷裂帶上,不能排除在地殼發生劇烈活動時,把地下已存在的富砷熱液通過深大斷裂帶向上運移而進入水體,從而導致陽宗海水砷含量驟然升高這種地質成因的可能性。
而相關部門也提出了另外的證據——陽宗海遭受砷污染的事實證據、錦業公司有造成陽宗海砷污染的客觀條件、云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專家作出的《陽宗海水體砷污染事件的鑒定結論》、西南有色昆明勘測設計院的《地勘報告》等8方面的證據。根據陽宗海砷污染調查組對陽宗海入湖河流監測與調查,排除了砷污染物隨入湖河流進入湖泊的可能,判定污染源在沿湖區域;根據陽宗海湖周地下水水質監測與調查,表明陽宗海砷污染增加不是地震等自然地質因素誘發。
但是,石建省認為,云南省部分地區從地質構造上來說,處于高砷地帶。他們一直比較關注云南的水體砷超標問題。早在2008年12月,水環所曾經對南盤江、陽宗海、柴石灘等水體進行過檢測,在全湖設置了數百個檢測點,結果發現各處砷指標基本一致。
石建省說:“如此大范圍的砷指標均勻超標,地質原因造成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我們要組織對相關水體及其附著土壤進行大量的地質科學調查。”
水文地質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盧耀如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不能排除云南水資源砷含量超標是地質變化造成的可能性。他說,地質環境變化尤其是地震,對地表和地下水的影響十分顯著。2004年印度洋海嘯系特大地震造成,當時我國并沒有發生明顯有感地震,但是全國10多個省份地下水水位發生了明顯變化。山東某地地下5000米鉆孔取水表明,地下水的水質、化學組成也發生了顯著變化。我國“5·12”地震為特大地震,造成富砷地區水體砷含量變化是完全可能的。由于地震造成的水質變化不一定發生在有感地震地區,也不一定是地震后水質馬上就會發生變化,因而往往會被人忽視。從地質的角度看,雖然地震過去了一年多時間,但是進行砷超標原因的調查,時機并未錯過。
不是孤立事件
云南省委副書記、省長秦光榮強調,雖然陽宗海水污染應急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下一步關鍵要全面啟動陽宗海砷污染綜合治理措施,力爭用3年左右的時間將陽宗海水質恢復到Ⅲ類,將陽宗海水體砷濃度降到每升0.05毫克以下,確保人民群眾的健康和人民生產、生活用水安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