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今天召開的2010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獲悉,去年,環保部批復建設項目環評文件400個,總投資達2.7萬億元;對總投資1904.8億元的49個項目環評文件作出退回報告書、不予批復或暫緩審批的決定;對環評違法違規問題突出的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華能集團、華電集團以及山東省鋼鐵行業,作出暫停建設項目環評審批的決定。(1月26日《人民日報》)
今日長纓在手,就得“縛住蒼龍”!環保部門一年卡住近兩千億的違規項目,使更多的資金投入國計民生領域成為可能,這無疑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剛性執法之舉。在為中央四萬億投資嚴把環保審批關中,環保部門嚴格履行法律賦予的職責,對符合中央政策和環保準入要求的建設項目加快審批,從嚴控制“兩高一資”、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項目,彰顯其參與國家宏觀調控更加主動有效,在保增長調結構中充當起重要的“守門人”角色。
聯想到去年兩會上,對刺激經濟的4萬億投資會不會給我國環境保護帶來新一輪挑戰,環保部負責人作出正面回應:“我們寧可現在做‘惡人’,也不能做歷史的罪人,一定要嚴格把關!”現在看來,這“惡人”做得還真的“很可惡”,要知道這49個被卡住的項目牽涉多個省市區和部門企業,環保部“惡人當道”,這一路下來,不知惱了多少人!俗話說與人方便,與已方便,真擔心環保部門遇到難辦的事可能會舉目無“親”,四處碰壁!
不過,這樣的擔心是多余的,既做了“惡人”就不怕得罪人,這是環保部門的天職,而且還需將“惡人”做到底。要看到國家4萬億投資效應雖已顯現,但由于還有相當一部分投入仍在途中,公眾也有所擔心,怕“鹽用了,湯未咸”,而環保領域出現的問題增加了公眾的焦慮。據去年11月11日《人民日報》載,歷經6年,投入資金910億元,中國“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整體水質依然較差。其中5億多元的水污染防治資金被挪作他用、虛報多領,36億多元的污水處理費及排污費被少征、挪用和截留。治污資金成了“唐僧肉”,正是因為前期把關失守,某些地方政府以“環保項目”虛報多領,而后續督查不嚴,導致暗渡陳倉。那么,在4萬億中有多少政府投資被以治污名義挪作他用?環保部應配合各級財政、審計部門查個水落石出,給公眾一個交代。
更重要的是,四萬億盤子大、社會關注度高、在中央一級全方位的監督跟得緊,那么,到了地方政府之后,違規項目能否得到各級環保部門的一票否決,項目決策能否做到科學民主,資金運作信息是否公開透明,虛報多領與挪作他用能否得到及時查處等等,這些都需要各級環保部門來做“惡人”,而非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做“老好人”。相比于環保部的鐵面無私來,各級環保部門的“惡人”在地方政府與企業利益的博弈中更要做“黑臉鐘馗”,嚇住各路“妖魔鬼怪”。否則,陣地失守,上行而下不效,只能前功盡棄,徒有“惡人”之名而貽笑大方。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