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當前我國太陽能產業發展,有以下幾類重要的機遇:原材料降價,大量新增的原材料產能開始發揮效益,《可再生能源法》、《建筑節能條例》等再生能源法規已開始實施,太陽能光電技術等取得了突破,太陽能熱利用漸入佳境。凡此種種,為太陽能產業在我國的大規模發展鋪平了道路,太陽能利用的遠景十分廣闊。現在是擇機加快發展我國太陽能產業的時候了。
隨著全球金融危機持續蔓延,發達國家市場需求普遍萎縮。因此,當前我國應對危機的重點,在于通過各項措施,擴大內需和擴大投資。怎樣才能有效地擴大內需和投資?哪些產業或項目能夠納入政策扶持范圍?我認為,關鍵看是否具備四個可持續性: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技術創新的可持續性。以這四個“可持續性”來衡量,擴大對可再生能源領域尤其是太陽能產業的投資、設法拉動太陽能應用產品的內需市場,是最值得我們給予特殊政策加以扶持的領域之一。
扶持以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有利于轉危為機
太陽能是世界上已知最優質的能源,太陽能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它可在很大程度上取代日趨緊張的傳統能源,緩解甚至化解日趨嚴重的能源危機和氣候危機;它還擁有很長的產業鏈,可吸納大量勞動力;同時它可以成為民眾喜見樂用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我們倘若抓住以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大力扶持,就有利于化危機為轉機,不僅使這個產業得到較快發展,而且能帶動相關產業一起發展。
美國政府今年推出的新能源優先政策,很值得關注。美國擁有的太陽能資源較為豐富,太陽能科技也起步較早,但過去若干年,由于種種原因它的太陽能產業的發展落在了德、日等國后面。奧巴馬總統就任伊始,即把優先發展新能源列為新政之首,邀請專家參與制訂了宏大的扶持太陽能等新能源發展的計劃。其主要內容是:通過政策和行政手段,全面推廣屋頂太陽能發電計劃,鼓勵各地建設大型的荒漠、灘涂光伏電站,發展以太陽能電網補給燃料的復合式動力汽車來取代常規燃油汽車,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在發電和運輸中的使用比例。美國的目標是,到2050年采用光伏技術為全國提供69%的電力和35%的總能量(包括交通工具耗能在內),同時使溫室氣體的總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62%。這一計劃可為緩解能源與環境危機作出貢獻,還可直接創造大量新的“綠色崗位”,預計總量為500萬個。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