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村醫療事業的不斷發展,農村醫療站日益增多。這些醫療站對普及衛生保健常識,方便農村群眾看病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醫療垃圾的處理問題。
醫療垃圾主要是指使用過的醫療耗材,包括手術及包扎后的殘余物、一次性注輸器、廢棄藥品和醫療用品等固體廢物及傷口敷料、繃帶、棉球等傳染性廢物。其最大危害就是原微生物造成的傳染性,其中所含的致病細菌及病毒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幾十、幾百甚至上千倍,已被列為《國家危險廢物名錄》47類廢物中的首位,如果處理不當,將可能成為疫病流行的源頭。
筆者在農村調查時發現,一些鄉村醫療衛生站對醫療垃圾處理不重視,往往將醫療垃圾和一般生活垃圾放在一起,隨便倒在門口路旁,甚至丟棄于小水渠中,直接污染飲用水源;有的將玻璃器皿和針頭亂扔亂放,導致群眾被扎傷的事時有發生。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些醫療站的負責人無視有關規定,隨意棄置醫療垃圾,從而造成醫療垃圾的外流。而上一級主管部門的監管不力,也是醫療垃圾處理不當的一個重要原因。另外,不少農民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良好的衛生習慣,將自己或別人使用過的注射器等拿給小孩當玩具,或用輸液膠管吸水喝,更有甚者,用器皿類醫療垃圾當水杯或盛裝食物。
為保護農村的環境,保障農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筆者建議有關部門加大對農村醫療垃圾的規范處理力度。一是加強對農村醫療站的管理,教育農村醫務人員提高認識,小心存放醫療垃圾,監管部門要對醫療垃圾進行跟蹤檢查。二是完善硬件設施,將醫療垃圾進行統一集中回收處理,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建立醫療垃圾集中處理中心。三是地方政府應出臺醫療垃圾管理方面的有關規定,明確醫療衛生機構必須將醫療垃圾分類集中后移交處置單位進行集中處置,不得自行處置等。四是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在農村廣泛開展衛生常識教育,提高農民的防范意識。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