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2012》帶給人們生存憂患的同時,現實生活中,在相隔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地球村就有三大新聞與人類生存危機密切相關。如果全球變暖的趨勢繼續下去,馬爾代夫將被南極洲冰雪融化的海水淹沒。儼然一副潛水員裝束的馬爾代夫總統10月17日召集12名政府內閣成員,在4米深的海底召開了世界上首次水下內閣會議,與會者用防水筆簽署了印制在白色塑料板上的決議,以呼吁各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是其一。
11月14日,威尼斯居民在大運河上為這座享譽世界的水城舉辦“葬禮”。一艘粉紅色鳳尾船載一具棺材,由數十條小船護送,沿威尼斯大運河蜿蜒水道行至市政廳門前。一名男子身披黑色斗篷,用威尼斯當地方言朗誦詩歌,表達對威尼斯人生活現狀的惋惜。隨后,抬柩人打碎棺材,取出一面畫有鳳凰的旗幟。在意大利,灰燼中復活的鳳凰代表“重生”。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水位上升,人口多年持續減少。這是其二。
今年全球饑餓人口已突破10億,為過去40年來最高值。世界糧食安全首腦會議定于11月16日召開,敦促向貧窮國家提供援助,幫助這些國家實現糧食自給。潘基文加入了聯合國官員發起的絕食行動,他表示,在世界糧食過剩情況下,還有這么多人挨餓不可接受。這是其三。
潛水開會要有一副好身板;為威尼斯“葬禮”需要人心齊,而參加24小時絕食行動最折磨人了,四處斡旋的聯合國秘書長一天一夜不吃東西,真擔心潘基文會饑餓難忍。而對這一切,不應只看作是一種“行為藝術”。
低碳時代的腳步聲越來越近了,那么急迫而又咄咄逼人。無車日、停電一天、停開空調和電梯等等體驗能源緊缺和人類生存危機的活動已有不少,相信還會越來越多。盡管這些活動對每一個參與者都有警示作用,但畢竟還停留在形式上。無車日,還有公交可乘;空調關了,還有風扇可用,很難達到“水下內閣會”、威尼斯“葬禮”和潘基文絕食那般有著切膚之痛的效果。那種地方官員為證明水污染事件煙消云散,在居民家中猛喝一口自來水的做秀之舉,除了帶來噓聲一片,實在沒什么意義。如果在警示活動中不能做到痛定思痛,震撼心靈,“好了傷疤忘了疼”還會發作。為了讓“2012恐慌”變成一種積極應對,為了能讓大家都長點記性,不妨從官員開始,效法潘基文、馬爾代夫總統和威尼斯市民,多做些不凡之舉。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