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據媒體報道,陜西省志丹縣委書記祁玉江上任3年零3個月來,只要人在志丹縣,他幾乎每晚都去撿垃圾,這一舉動在當地已是家喻戶曉。在祁玉江的帶領和影響下,志丹縣經過3年多的努力,被評為全國文明縣城、國家衛生縣城。那么作為一縣之長,縣委書記有必要每晚撿垃圾嗎?這樣的行為是大材小用還是身先士卒?本報今日刊登各方觀點,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啟迪。
書記撿垃圾要多給掌聲
◆楊紅兵(江蘇如東)
書記撿垃圾勇氣可嘉,堅持可貴,績效明顯,使志丹縣一躍成為全國衛生縣。但此舉并未博得一致掌聲,反而引來網友和坊間熱議,爭論的焦點是書記該不該長期堅持撿垃圾?
筆者認為,脫了官帽,在日常生活中書記首先是一個有著強烈責任心和環境意識的市民,既然如此,對書記撿垃圾就不應太覺得詫異。
在一些人眼里,書記深夜帶人撿垃圾,會影響行政效能。打掃衛生是環衛部門的職責,應該將任務層層分解,最后由環衛工人落實,書記只要按照程序辦事,做好依權監管的工作,不必事必躬親。然而這種理想化的管理很難將現實工作向前推進,不少法規最終淪為一紙空文。從這個層面看,領導身體力行往往勝過文山會海,領導示范會帶動更多人自覺投身到環境保護中來,無聲地督促市民養成良好的習慣。
用制度推動工作更重要
◆張永琪(安徽巢湖)
志丹縣取得全國衛生縣的成果,是否就是縣委書記夜夜帶人撿垃圾撿出來的,筆者不敢妄斷。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縣委書記能放下架子帶人撿垃圾,這對志丹縣晉身為全國衛生縣,肯定起到了正面作用。撿垃圾也是正業,這樣的“垃圾書記”多些好。
書記夜夜撿垃圾,既然已經堅持3年多,現在又經媒體報道,可以預想,只要祁玉江在志丹縣委書記任上,他會繼續做下去的。但是祁玉江不可能一直在志丹縣委書記任上干下去,他一旦離任了怎么辦?有人愿意接過他手中的紅旗,繼續做下去嗎?對此,大可不必杞人憂天。繼任縣委書記可以接著這樣做,也可以不這樣做,只要都是真正執政為民,用制度去推動工作也是環保接力棒,同樣會贏得民心的。
為何不建立有效機制?
◆諸震鳴(江蘇蘇州)
人們常說上行下效,但是,祁書記的“上行”未必有“下效”。“上任3年零3個月來,只要祁玉江在志丹縣,他幾乎每晚都去撿垃圾,他的這一舉動在當地已是家喻戶曉。”這就從一個側面凸顯出,至少相當多的人并沒有認同祁玉江的舉動并一同參與到撿垃圾的隊伍中來。否則,也不需要祁玉江這個新官要上任一把火燒了3年多。
當然,筆者并沒有貶低撿垃圾的舉動的意思,但是如果志丹縣到了需要書記去撿垃圾的地步,那么保潔和環衛人員哪里去了?在祁玉江這種率先垂范行為沒有收到上行下效的效果,甚至在思想層面上都沒有取得成效的情況下,與其花費3年的時間夜夜撿垃圾,還不如從制度的層面上去要求,督促相關部門,使之建立起強有力的責任機制來保證整個縣城的街道保潔工作有效開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