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南京氣象局官方微博“南京氣象”在預報中出現了“PM2.5細微顆粒物濃度”數值,該條“特殊”的微博立刻被南京市政府官方微博“南京發布”轉載,并引起眾多網友關注,被一些網友認為“意義非凡”。但僅僅幾個小時后,該條微博就被以“誤發”為由刪除,發布者也被追責。南京氣象局相關負責人稱,刪除是因為他們對此數據沒有發布權。
剛開頭卻又煞了尾,南京市氣象局閃發閃刪的舉動,不免讓人感到遺憾。既然氣象部門有能力監測PM2.5數據,也邁出了第一步,并贏得廣泛贊譽,何以又匆忙刪除?公布一個公眾很想知道的數據竟被追責,實在令人難以理解。
“南京氣象”回應態度比較誠懇,其潛臺詞可能是氣象部門受到了某種不便明言的壓力。這種壓力可能來自公眾圍觀,也可能來自某些權威方面。比如說,氣象部門“擅自”發布城市PM2.5數據,會不會引發公眾對南京真實空氣質量的批評指責,甚至影響南京的城市形象?
其實,有關部門的擔憂純屬杞人憂天。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現在的指導值,PM2.5每立方米小于10為安全范圍,超過20就屬污染超標,而南京氣象局公布的數據是75。盡管如此,南京氣象局公布PM2.5數據,卻并未引起恐慌,相反還贏得很多贊譽,由此可見,民眾對真相的承受力被大大低估了。
退一步說,即便真相的披露短時間可能引發一些民眾的不滿,并給政府部門帶來一定壓力,但從長遠看,隨著政府在空氣數據上的持續公開,這種不滿會很快消弭。畢竟,有真相才有可能形成社會共識,并提升解決問題的動力。
環保部近日通報,《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修訂版已經將PM2.5、臭氧(8小時濃度)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價,也鼓勵各地主動提前實施。南京有關部門何不大大方方地將已有的PM2.5數據公布出來。若能如此,必將形成良好的示范效應,對改善空氣質量大有好處,對南京的形象也有益無害。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