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行業是工業領域的耗能大戶,也是我國節能減排潛力最大的行業之一。“十一五”期間,鋼鐵行業一方面頻頻被“點名”,成為全社會節能減排的重點和難點領域;另一方面,鋼鐵行業節能減排取得的成效,也為全社會推進節能減排做出了巨大貢獻。
與“十一五”相比,“十二五”期間,國家的環保法律法規將更加嚴格,節能減排任務更艱巨,鋼鐵行業的壓力也更大。在“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鋼鐵行業發展重點方向中,與節能減排相關的內容占據了大多數:支持非高爐煉鐵、潔凈鋼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等技術開發;重點推廣能源管控系統技術和高溫高壓干熄焦、余熱綜合利用、燒結煙氣脫硫等節能減排技術。
鋼鐵生產低碳化趨勢不可逆轉
4月25日,太原鋼鐵集團的“公眾開放日”活動迎來了第一萬名參觀者。活動開展一年多來,上萬名當地市民走進太鋼的生產園區,感受這座廠區綠、生產“綠”、產品“綠”的“綠色鋼廠”。
“十一五”期間,寶鋼、太鋼、唐鋼等一批“綠色鋼廠”相繼成形,它們用實踐證明,鋼廠這種高能耗生產場所,也能實現廠區環境和生產流程的綠色環保。
“綠色鋼廠”,是鋼鐵行業推進節能減排的集中體現。“十一五”期間,我國鋼鐵行業節能減排投入不斷增加,成效顯著。到2009年,中鋼協會員企業僅污染防治投入占固定資產總投資比重已經達到8.9%,比2005年提高了2.7個百分點。剛剛卸任的前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武漢鋼鐵集團公司總經理鄧崎琳說,“十一五”期間鋼鐵行業主要節能減排指標已達到或高于《鋼鐵產業發展政策》的目標要求,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大幅縮小,其中部分指標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建設‘綠色鋼廠’,不僅是國家和社會的環保要求,也是鋼廠自身技術升級、結構調整的必然選擇。”太原鋼鐵集團董事長李曉波說,在環保約束越來越大、資源成本越來越高的時代,節能減排已經成為增強鋼鐵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太鋼的發展史就是明證。“十一五”期間太鋼建成的大型、高效、節能和環保的全流程工藝技術裝備,使企業一躍成為全球最大、工藝裝備水平最高、品種規格最全的不銹鋼企業。而2005年以來,太鋼先后投資54.96億元實施的87項節能減排、循環經濟項目,也使企業實現了廢水、廢酸、廢氣、廢渣、余熱余能的高效綜合利用。如今,僅節能減排項目每年就可為太鋼增加產值16.7億元,增加效益5.5億元。
技術進步,為“綠色鋼廠”提供了有力支撐。經過多年發展,我國鋼鐵行業已經形成了一大批成熟的節能減排技術。今年一季度,由中鋼協組織的“新一代可循環鋼鐵流程工藝技術”項目全面進入課題驗收階段,從已完成驗收的部分課題看,寶鋼“鋼水快速精煉技術集成”等一批先進工藝及流程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鄧崎琳說,與“十一五”相比,“十二五”鋼鐵工業面臨節能減排任務更加艱巨,法律法規要求更加嚴格,鋼鐵生產的環保成本將進一步加大,鋼鐵生產低碳化趨勢不可逆轉。
據鄧崎琳介紹,中鋼協“十二五”期間的節能減排目標是:大中型鋼鐵企業2015年干熄焦率(一種可使鋼廠50%余能得到利用的節能工藝)達到100%;協會會員企業2015年焦化、燒結、煉鐵、煉鋼的工序能耗達標率要達到100%;會員企業凡沒有通過國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要努力完善環保措施,補辦手續,獲得審批。可以期待的是,隨著鋼鐵行業節能減排的推進,“十二五”期間,“綠色鋼廠”將會越來越多。
中小鋼廠的節能減排空間巨大
就在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在“綠化”之路大步前進時,占據我國鋼鐵企業數量絕大多數的地方中小鋼鐵企業卻狀況堪憂。
在多數地方中小鋼廠,能源環保管理能力十分薄弱,有的企業甚至處于無機構、無人員、無制度的“三無”狀態。多數中小鋼廠采用的是400—500立方米高爐,平均生產一噸鐵要比1000—2000立方米高爐多耗費50公斤焦炭!干熄焦工藝,一種目前我國鋼鐵行業主要推廣的成熟節能工藝,在中小鋼廠最集中的河北省,沒有一家中小鋼廠引進干熄焦工藝。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導致中小鋼廠節能減排推進困難的原因有三:一是單個的中小鋼廠難承受金額巨大的環保設施投入;二是從投資回報看,鋼鐵生產具有強大的規模效應,生產規模越大,投資回報越高,對于中小鋼廠來說,等量的環保投入,換來的投資回報明顯低于大中型鋼廠;三是從監管上看,各地對廣大中小鋼廠的監管力度明顯不及對重點大中型鋼廠,導致中小鋼廠普遍偷排偷放,違規成本低。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