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據報道,中國目前至少有100個城市提出了打造“低碳城市”的口號,沒有一個省份缺席。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姜克雋表示:“我國并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低碳城市。”此事引起了社會各界熱議,本報今日刊登各方觀點,以期能為低碳城市的建設提供有益的建議。
目前業界公認的低碳城市標準是,將建筑、交通、工業這三大碳排放源的低碳規劃納入城市的整體運行規劃中,并能使整個城市的碳排放量有明顯下降。盡管一些部門和地方都在為打造低碳城市而不遺余力,但一牽扯到實質性的發展或影響到當前城市的發展,尤其是有礙政績工程或形象工程預期的時候,很多措施就很難落實了。但筆者認為,無論以何種理念來引導城市的發展,都不能就概念論概念或就事論事,不能悖離城市發展的終極目的。發展不但要關注經濟硬指標,更要關注居民的切身感受。
無論是城市的產生和發展,還是城市面對的問題,都是以人為核心的。城市建設是為了城市的發展,而城市發展說到底是為了人的發展。因此,以人為本,應當是城市建設的核心和出發點以及落腳點,這是堅持科學發展觀的更高的城市發展戰略。關注低碳,其實就是對一些地方以前片面追求GDP增長的反思。如果GDP的增長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那么盲目崇拜GDP、僅用GDP衡量社會發展水平的考核方式是不合理的,也是相當危險的。
人是城市發展的目標,也是城市發展的歸宿。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才能選擇最佳的城市模式,實現城市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的城市建設的本質就是以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為基礎,實現城市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在以人為本的城市管理目標中,城市政府的唯一使命和全部工作就是代表人民利益,而且要滿足人民越來越豐富的多方面需求,為人民服務。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