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2月1日,巴西氣候變化談判特別代表塞爾吉奧·塞拉(Sergio Serra)在坎昆就本次氣候變化會議的談判進展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專訪。
第一財經日報:你認為目前談判的三大問題是什么?
塞拉:如果你要我說最大的三個問題,那就是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京都第二承諾期、京都第二承諾期。繼續《京都議定書》,使附件一發達國家在第二承諾期下作出大幅減排承諾,確保第一、第二承諾期之間沒有空隙,這是目前談判的主要問題。
日報:你如何看待本次會議上一些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新興國家提出了諸多要求這一情況?
塞拉:自從美國以發展中國家應負有責任為借口而拒絕回到《京都議定書》軌道開始,這種要求一直在增加,現在這種壓力已經很明顯。但是我們可以看到,諸多像巴西、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正在為減排作出真誠的努力。一些國家對我們的透明度等方面提出了更多的質疑,而我們對這些質疑一直持開放的態度,所以我認為如果談判不能夠繼續下去,責任不在發展中國家。
日報:你如何評價“基礎四國”的協調以及它們在會議中的作用?
塞拉:我們都是G20的成員國。發展中的特征、大國的地位和相似的國情使我們走到了一起,為我們提供了溝通交流的平臺。但除了談判之外,我們只是作為“77國集團+中國”的一個部分進行協調,并不是單獨的國家集團。
我認為“基礎四國”在談判中采取了積極的立場來推動談判取得進展,以《哥本哈根協議》為例,在哥本哈根達成最后協議之前四國領導彼此會面協商以避免出現僵局,在關于透明度的問題上我們也扮演了積極的角色。本次會議我們都對談判持積極態度,我們希望我們的努力能夠獲得回報。
日報:目前發展中國家希望能得到花費更少,但領先性和可靠性更高的來自發達國家的技術,以便發展綠色經濟,但發達國家對此有知識產權問題上的考慮,你對此如何評價?
塞拉:傳統上“77國集團”堅持在技術轉移方面知識產權不應該受到封鎖,我們知道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我們非常警惕這一趨勢。我認為對于我們來說應該堅持的是我們無意侵犯他國的知識產權,因為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目前也對知識產權進行了立法保護,我們國內的產業也非常注意保護自身的知識產權。
但同時,我們迫切需要找到正常的渠道來獲得節能減排和發展綠色經濟的技術,也需要設計出在不損害知識產權前提下進行技術轉移的新方法。
目前來說一個可行的辦法是設立基金對技術轉移中的創新成果作出補償,另一個辦法是共同研究開發新的綠色技術,并通過共享知識產權的方式來推動這一領域的合作。
日報:你認為我們將會在哪些方面取得進展?
塞拉:我想一個公正的結果將需要在資金方面取得實質進展。我也相信在資金方面我們將向對氣候變化脆弱的國家作出傾斜,此外,我也對取得各國對第二承諾期的保證很有信心。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