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明承認,在玩“貓捉老鼠”的游戲中執法者很被動。首先是設備跟不上他們,“他們有越野車,而我們只有我開的一輛破舊桑塔納和鄉政府的一輛舊昌河”,“還有就是我們的手機進了大山就沒有信號,而他們專門配了3G手機,信號非常強”。
王曉明說,執法過程最短也要20分鐘,而這期間偷采者完全可以把挖掘機開離現場,“只要在現場沒抓到采挖證據,就不能擅自扣押挖掘機”。
為了改變被動局面,工作組也變化了“戰術”,如借車執法以瞞過明哨的目光,還有就是安排“人員”到煤場附近幫忙工作,靠近采煤現場,甚至有時候是徒步上山執法,但效果并不理想。
“不排除他們也在我們身邊安排了耳目,要不然沒辦法解釋有些秘密執法也會暴露。”王曉明對此很不解。
原本在電視上才能一見的激烈“無間道”,竟然會在這樣的鄉村上演,這讓常人難以置信。更難以想象的是,包括石獅鄉在內的諸多小煤場都是無任何手續與證件的非法盜采,且已存在多年。
執法者的尷尬
今年春節后,上饒縣委、縣政府連續多次下文禁止非法開采礦產資源,“禁采風”決心之堅、聲勢之大,前所未有。
“工作組分成兩隊每天輪流值班,但是依然阻止不了偷采者的步伐。”石獅鄉國土所所長陳民富把原因歸結為“暴利驅使”。
以前不整治時一噸石煤才賣到8元錢,而且偷采者還愿意賒賬做買賣。可現在一噸可以賣到50元,甚至連石煤摻雜著大量泥土買主也不在乎。陳民富分析說:“這完全是市場條件下供需規律發生杠桿作用的結果,石煤由賣方市場轉為了買方市場。”
市場的轉變讓執法者非常尷尬,因為正是在他們強烈的打擊下,石煤才迅猛漲價。“難道越打擊利潤就越高?”陳民富有些糊涂了。
有人粗略計算了一下,一個礦場一個晚上可以非法牟利幾萬元,“高額回報讓他們鋌而走險”,而與之形成反差的是,執法者的執法幾乎抓不到現場。有一次,他們扣押了挖掘機并決定對偷采者罰款20萬元,竟差點遭到偷采者起訴,偷采者的理由是“挖掘機僅是因為壞了停在現場,并無采挖行為”。
能否從源頭上制止非法采煤呢?工作組人員普遍顯得沒有信心,“除非徹底關閉黏土磚窯,否則沒辦法根除”。原來90%以上的石煤是運往磚窯廠的,平均每塊磚需要1.2斤石煤摻和,而石獅鄉的石煤大都是運往廣豐縣磚窯廠的。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