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汛以來,我國部分地區持續降雨,造成嚴重的洪澇災害。受其影響,全國突發環境事件頻繁發生。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對此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恪盡職守,全力以赴,扎實做好環境應急管理工作。
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和降低突發環境事件所造成的危害,保障環境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是環境保護的本質內涵和最終目標,也是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具體體現。
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做好環境應急管理工作
面對突發性環境事件,各級環保部門全力以赴,扎實做好災區環境應急管理工作。大連石油管道爆炸事故的及時處置、松花江化學品桶的成功攔截、舟曲泥濘中挺立的先進集體,都表現出環保工作者執行黨中央決定的政治覺悟、敬業精神和應急能力。事實再一次證明,危難之際,保持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對于團結隊伍、增強戰斗力至關重要。
面對突發性環境事件,各級環保部門全力以赴,扎實做好災區環境應急管理工作。大連石油管道爆炸事故的及時處置、松花江化學品桶的成功攔截、舟曲泥濘中挺立的先進集體,都表現出環保工作者執行黨中央決定的政治覺悟、敬業精神和應急能力。事實再一次證明,危難之際,保持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對于團結隊伍、增強戰斗力至關重要。
首先,我們要把思想統一到對當前洪水地質災害以及次生環境問題的嚴峻形勢的認識上來。當前全國大部分地區仍處在主汛期,也是地質災害易發多發期。特別是西部地區山大溝深,谷坡穩定性差,汶川特大地震又造成一些地區山體松動、巖石破碎現象嚴重,形成了大量地質災害隱患。同時,一些突發環境事件影響范圍廣、持續時間長、處置難度大。環境應急必將長期作為“最后一道防線”,逐步走向常態化,以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要按照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認識當前洪水地質災害的嚴峻形勢,堅持以人為本、依法防控、科學防控、群防群控,高標準嚴要求,在加強甘肅舟曲搶險救災工作的同時,進一步抓好全國洪水地質災害防御工作,做好應急處置,全力保障環境安全。
其次,要把思想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對抗災工作的部署上來。近日召開的全國進一步防御洪水地質災害工作緊急電視電話會議上,中央對全國特別是西部地區洪水地質災害防御工作做了進一步研究部署,要求全力做好搶險救災工作,切實加強監測預報預警,迅速開展地質災害隱患的進一步排查,強化臨災避險和應急處置,切實做好救災安置和恢復生產工作。環保工作者應堅定不移地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相關要求,堅守崗位,幫助災區早日渡過難關。
再次,要把思想統一到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的現實需求上來。環境保護是重大民生問題。黨的十七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環境保護作為惠及當代、造福子孫的重大戰略給予了高度重視。然而,不斷發生的環境污染事件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與健康,影響著人民群眾的生存與發展。這無疑是重大的政治問題,它關系到社會的長治久安,關系到政府的公信力,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人民的幸福。對于這一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保持清醒認識,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環境保護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愛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解決最直接、最現實、人民群眾最關心的環境問題,力爭把災害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
要以崇高的職業使命感投入到抗災救災的緊張工作中去
周生賢部長多次指出,“環境應急無小事,有事無事按照有事去準備,大事小事按照大事去準備”。加強環境應急事關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大局,必須擺上重中之重的突出位置來落實;環境應急工作體現的是政府非常態時的處置能力,考量的是政府常態時的基礎工作,必須當成常抓不懈的系統工程來組織。要讓人民群眾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喝上干凈的水、吃上放心的食品、享受到綠色清潔的環境。當前,洪水地質災害次生的環境災害已成為影響我國可持續發展和危害群眾健康最為突出的環境問題,我們必須樹立堅定的職業使命感,切實做好抗災救災的應對工作。
要毫不懈怠地做好洪澇災害次生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洪澇災害中引發的次生環境事件誘因復雜、覆蓋面廣,污染物種類和性質多樣化。必須健全應急管理聯動協作機制,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嚴格應急值守,及時獲取雨情汛情信息。一旦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工作者要迅速行動,及早處理,避免貽誤戰機。要力爭做到“五個第一”:第一時間報告、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第一時間開展監測、第一時間向社會發布信息、第一時間組織開展調查。同時,要強調科學應急,充分發揮環境應急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的作用,確保處置工作科學有效。
要毫不放松地做好環境安全隱患的排查和監管工作。事后處置終究不如事前預防。如果說環境應急管理人員對于突發環境事件的積極應對是“揚湯止沸”,那么我們目前正在建立的全過程環境應急管理體系則無異于“釜底抽薪”,有了這二者的相輔相成,環境應急管理才能發揮更大的威力。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以來,我們先后組織了全國石化企業環境安全大檢查、尾礦庫環境安全大檢查、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排查和涉鉛、涉砷企業的專項督察行動,對遏制突發環境事件的高發態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對當前抗洪救災中的環境應急是很好的啟示,應努力實現環境應急管理從被動、消極的方式轉變為主動積極的方式。各地特別是洪澇災害嚴重的地區,要在前期排查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重點,排查風險源,并進行跟蹤督察,實現動態管理。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監管措施,對能夠整改的,要督促其立即整改;對一時無法進行整改的,要督促其落實防范措施,完善應急預案,確保不出現環境問題;對存在重大環境安全隱患的,要建議地方政府依法予以停產或關閉。
要積極主動地做好環境災害和生態恢復評估工作。環境應急管理要繼續向后延伸,突出突發環境事件事后處置、損失評估、災后重建、教訓汲取和經驗總結工作,避免發生二次污染。各級環保部門要盡快啟動環境災害和生態恢復評估的前期準備工作,盡可能減少災害損失,積極參與災后重建規劃的編制工作;根據災區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對重建的空間布局、發展規模、功能分區、工農業生產力布局等生態環境適宜性進行分析,科學選址,使重建工作對生態影響最小化;抓住恢復重建契機,全過程貫穿“綠色重建”理念,從軟、硬件上強化環境意識,完善環境基礎設施,提升環境管理水平。
要以爭分奪秒的緊迫感去完成黨和人民交給我們的艱巨任務
進入汛期以來,環保系統廣大干部職工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及時啟動應急預案,頂住連續作戰的壓力,第一時間派出工作組指導和幫助地方開展應急處置和污染防治工作,引導群眾做好環境安全防范工作,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經受住了巨大的考驗。
當前,舟曲的各項救援、清淤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災后重建工作也漸漸提上了日程。但天災無情,更艱巨的任務還在等著我們。據預測,舟曲等地還將迎來大暴雨,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大;四川省有10個市、州再次遭遇特大山洪泥石流,大約有40萬百姓被迫轉移離開了家園。這樣的形勢給環境應急工作提出了挑戰。
不容忽視的是,環境應急管理的一些基礎性工作還面臨著諸多困難,隱患排查、預測預警、信息報告、應急處置、信息發布、恢復重建等各個環節缺乏有機銜接。一些有毒有害污染物質的應急監測缺少相應規范標準;應急通信、防護裝備短缺,裝備水平不足。盡管環境應急管理基礎工作還比較薄弱,但現實已經容不得我們有半點猶豫和遲疑。環保隊伍是經得起考驗的隊伍,環保人具有勇挑重擔、不畏艱險的精神。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形成合力,環境應急工作就一定會有序有效有力地開展。
環境應急責任重于泰山。我們要發揚“忠于職守、造福人民、科學嚴謹、求實創新、不畏艱難、無私奉獻、團結協作、眾志成城”的中國環保精神,學習田洪光同志勇挑重擔、踏實苦干、竭盡全力為群眾排憂解難的優良作風,在抗災救災的戰場上再做新貢獻,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