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基金會在中國選定了5個城市探索低碳發展的示范項目,分別是:上海生態建筑的示范城市,廣州可持續交通的示范城市,攀枝花生物柴油發展之城,伊春生態保護低能耗發展之城,保定新能源制造業之城。
此外,全國已有保定、上海、貴陽、杭州、德州、無錫、吉林、珠海、南昌、廈門等多個城市提出了建設低碳城市的構想,還有不少城市正在加入打造低碳城市名片的行列。
第一次以城市為主題的上海世博會,為我們打開了未來的城市之門,透過各種新能源汽車,綠色建材、智能家居、“零排放”社區……一個充滿幻想、五光十色的未來城市正在向我們走來。
未來城市,低碳為先,5月5日開館的最佳城市實踐區,集中體現了“低碳”主題,成為本屆世博會一大看點。在“低碳、和諧、可持續發展城市”這三大主題下,上海世博會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樹立了新樣本。在上海世博會上,我們看到了世界各國為縮小城市“生態足跡”所做的最新探索。
就在世博會開幕的同時,世界屋頂綠化大會也在上海召開。大會宣言認為,城市從現在開始進入了以屋頂綠化為代表的城市建筑大面積植被化的新時代,在降低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節能減排、發展低碳城市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
建設低碳城市,上海世博會給了我們有益的啟迪,提供了很好的路徑:全球眼光,前瞻視野,全盤思路,特色鮮明。不過,我們稍微留意便能發現,在國內,身著馬甲的低碳城市并不鮮見,一些城市不顧實際、不經調研、不做規劃,任意打低碳牌,各種“低碳示范產業園”、“節能示范產業園”如雨后春筍。
有報道說,某城市為了發展低碳經濟,大規模上馬新能源項目,盲目上馬風力發電廠,其實不但風力發電機的制造本身就是高耗能的,而且因為可利用發電的風力資源不可持續獲取,造成“大風車”老不轉,事實上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據一項針對低碳城市市長的問卷調查,對于中國上百個城市都在提低碳城市口號的現象,近三成的市長認為這是“未來趨勢,越多越好”。
其實,由于巨大的地區差異,幾乎沒有一個城市能將其建設低碳城市的經驗放之四海而皆準。所以,筆者倒覺得,各地的市長們當下要做的,不妨先去上海看看世博,開開眼,取取經,搞清楚“低碳城市”的概念,領悟其“低碳”的精髓,與其關起門來玩“低碳”字眼,貼“時髦標簽”,還不如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干幾件節能降耗、推進環保的實事。
因為,我國對世界的承諾,是到2020年實現單位GDP二氧化碳減排40%至45%。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各地的市長們共同努力,有計劃地推進實施。歷史的教訓一再告訴我們,城市的發展經不起折騰。古希臘的一位賢哲說得好:“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我們憧憬中國城市發展的美好未來,但我們更應提防低碳城市建設的“大躍進”。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