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在電動車領域起步較晚,但在該領域的發展策略和實施方法上獨樹一幟。
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稱,發展電動汽車將是歐盟綠色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前,歐盟已提出綠色汽車項目中投資50億歐元------構成是40億歐元為歐洲投資銀行貸款,10億歐元為歐委會和成員國配套資金。德國專業人士認為,電動車的發展不是將路上的內燃機汽車換成電動車這么簡單,這實質上是一個徹底重組整個社會能源與交通的契機。
這就形成了歐盟綠色汽車項目,一方面支持汽車生產商加強電動汽車研發,另一方面鼓勵成員國開展“以舊換新”,資助地方政府的采購網絡以提升對清潔汽車的需求。
歐盟的電動汽車發展計劃是對中國和日本在電動車領域快速發展一個積極的反應,也是環保刺激經濟的結果,是歐盟綠色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面對中國、日本等國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歐洲一些國家已經采取措施促進電動汽車發展,德國為購買電動汽車提供五年免稅;法國電力公司目前正在與豐田公司合作開發遍布全法國的充電站;冰島計劃到2012年將全國所有汽車都更換為電動汽車;葡萄牙政府則與雷諾及日產達成了協議,一起建設全國性的充電網絡。
薩帕特羅認為,這些措施目前還不夠,歐盟需要建立為電動汽車廠商提供財政支持的管理框架,推動歐洲建設統一的快速充電設施,制定電池及配套基礎設施的生產標準。
與很多國家重點突破電動車本身的技術難關不同,德國更重視用‘電動交通’解決方案,系統、整體地推動電動車發展。確保全面而穩妥。因德國明白,這一方案的收獲遠遠超出電動車本身。
在德國,各方普遍形成的共識是電動車問題不是汽車工業自家的事情,而是需要整個社會積極參與的重大事務,僅僅靠汽車工業本身無法完成此次變革。德國強調“電動交通”整體解決方案,它包括5大環節:能源結構、電力輸送網絡、充電及相關基礎設施、電動車新概念、“新電動經濟”的循環發展。這5大環節中,只有一個與電動車本身有關。
注重能源結構調整,電動交通---最根本要解決的是清潔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問題。
電網的根本性革新:德國建設智能電網的目標,是電網可根據用電需求指導電廠相應地發電。避免用電需求低潮期的大量電力浪費。
電動車本身技術突破:主體是汽車企業。德國政府“E-Mobility”項目促使德國3大汽車廠商和3大電力企業分別配對開展合作研究,力爭實現電動車技術的整體突破。
基礎設施的革新:由于連續行駛里程差異,城市內和高速路沿線的充電站(或者電池更換站) 網絡分布需要科學規劃,需要設計聯網的充電計費系統。
示范運營:戴姆勒在柏林投放100輛Smart電動轎車,聯合RWE電力公司在柏林市區建立500個充電站,并在意大利和美國部分地區開展類似的運營項目。寶馬則在美國加州、紐約等地開展示范運營。
產業化的前期準備:工業標準與產品制式的制定,各種工業標準的制定是一個瑣碎又無法跨越的階段。
社會消費習慣的培養和鼓勵:2012年到2014年間購買電動車的消費者可獲得德國政府提供的3000歐元到5000歐元補助。同時德國最大的汽車俱樂部ADAC宣布,自己的會員在一定期限內將獲得免費充電的優惠。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