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實施大江大河治理,要按照中央一號文件要求,進一步治理淮河,搞好黃河下游治理和長江中下游河勢控制,繼續推進主要江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設,加強太湖、洞庭湖、鄱陽湖綜合治理。“十二五”期間抓緊建設一批流域防洪控制性水利樞紐工程,不斷提高調蓄洪水能力,要加強城市防洪排澇工程建設、推進海堤建設等。
加強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要按照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在保護生態前提下,盡快建設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連通工程,加快推進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設,積極推進一批跨河流、區域調水工程建設。大力推進污水處理回用,積極開展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
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態保護,要按照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實施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建設,進一步加強長江上中游、黃河上中游、西南石漠化地區、東北黑土區等重點區域及山洪地質災害易發區的水土流失防治;繼續推進生態脆弱河流和地區水生態修復,加快污染嚴重江河湖泊水環境治理;加強重要生態保護區、水源涵養區、江河源頭區、濕地的保護。
合理開發水能資源,要按照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在保護生態和農民利益的前提下,統籌兼顧防洪、灌溉、供水、發電、航運等功能,科學制定規劃,加快水能資源開發利用。大力發展農村水電,積極開展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建設和小水電代燃料生態保護工程建設。
強化水文氣象和水利科技支撐,要按照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強化水文氣象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資料共享,全面提高服務水平。健全水利科技創新體系,強化基礎條件平臺建設,力爭在水利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核心技術上實現新突破,獲得一批具有重大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加大技術引進和推廣應用力度。
加快推進水利建設,實現水利跨越式發展,必須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建立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多渠道籌集資金,力爭今后10年全社會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發揮財政在水利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將水利作為公共財政投入的重點領域。這是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最突出的亮點、含金量最高的政策,確實令人振奮。
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要加大公共財政對水利的投入。各級財政對水利投入的總量和增幅要有明顯提高,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財政專項水利資金,提高水利建設資金在國家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比重,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用于農田水利建設,延長水利建設基金征收年限、拓寬來源渠道、增加收入規模,合理調整水資源費征收標準、擴大征收范圍。
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要加強對水利建設的金融支持。綜合運用財政和貨幣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增加水利信貸資金,支持農業發展銀行積極開展水利建設中長期政策性貸款業務。支持符合條件的水利企業上市和發行債券。
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要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投資水利。鼓勵符合條件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通過直接、間接融資方式,拓寬水利投資渠道,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水利建設。鼓勵農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在統一規劃基礎上,按照多籌多補、多干多補原則,加大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力度,充分調動農民興修水利的積極性。(新華社北京2月10日電)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