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環境保護部也亮出了“限批”的“撒手锏”。5月中旬,根據2009年度全國減排考核結果,環保部決定對在城市污水處理、脫硫設施建設和運行等方面存在突出問題的一些地方和企業采取處罰措施,包括在整改完成并通過驗收前,暫停項目的環評審批;掛牌督辦,責令限期整改;處以1至5倍脫硫電價款,追繳排污費,并向社會公告等等。
緊接著,環保部又對11家未能履行環保承諾的上市公司作出了通報批評。這11家上市公司主要環保問題包括未依法執行環評審批或“三同時”驗收制度、未能按期完成淘汰落后產能任務、未能按期完成總量減排配套工程項目、未依法處置危險廢物、污染物超標排放、拖欠巨額排污費、環保設施不完善或未安裝在線監測系統、沒有完成防護距離內居民搬遷等等。
國務院的《通知》提出,到“十一五”末,要對節能減排目標完成情況算總賬,實行嚴格的問責制,對未完成任務的地區、企業集團和行政不作為的部門,都要追究主要領導的責任,根據情節給予相應處分。國內外輿論都注意到了這一點。
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綠色生活重在行動
節能減排,歸根到底都是為了造福民生。目前與民生直接相關的節能減排活動中,垃圾處理問題頗受人們關注。
日子好過了,人們消費的東西越多,產生的垃圾也越多。這些年,富起來的中國人被垃圾問題所困擾。
垃圾處理,只有按照循環經濟中“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原則,倡導在生產、流通和消費各環節盡量避免和減少廢棄物的產生,才能有光明的前景。
今年4月11日,北京啟動了“做文明有禮的北京人,垃圾減量、垃圾分類從我做起”主題宣傳實踐活動,并確定今后每個周日為“垃圾減量日”。目前,北京市各區縣正在為600個小區每戶配置垃圾分類收集容器和垃圾袋,配套建設和改造密封式垃圾清潔站。為引導居民把廚余垃圾和其他生活垃圾投入相應的垃圾桶,北京成立了19支指導隊。600個試點小區還將設立志愿者隊伍,在居民中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幫助大家養成垃圾分類習慣。
除了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一些大城市都開展了垃圾分類收集試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于今年4月推出了《生活垃圾處理技術指南》,提出擴大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范圍和城市數量,大力推廣生活垃圾源頭分類。
業內人士指出,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是垃圾處理中繞不過去的環節,政府應該發揮主導作用,制定相關考核、獎勵、補償與收費辦法,并啟動立法工作強制推進垃圾減量與分類。在對公眾的宣傳和動員環節,態度應該更加主動,信息應該更加透明,形式應該更加多樣,只有爭取公眾的理解和支持,垃圾分類之路才能走得更快。
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垃圾,這一事實說明每個人都與環境保護休戚相關。誰不希望每天都能呼吸新鮮的空氣,喝上干凈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每年的世界環境日,就是提醒人們格外關注環境——向公眾介紹節能減排的階段性成果,引導人們正確認識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關系,教給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節電、節油、節水、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原則和方法。這個日子的影響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行動起來了。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