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的處理方式與城市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一方面,高效的處理方法可以有效緩解垃圾大量堆放、占用空間嚴重的問題;另一方面,管理人員也可借助該項措施提升經濟效益,有利于城市的建設發展。近些年,我國政府對于生活垃圾燃燒處理工作的關注程度日益提升,利用焚燒發電項目解決垃圾問題的速度也進一步加快,該項目容易受到投資額度、運營周期等客觀因素的制約。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BOT模式的應用程度較為廣泛,而該項目的參與人員眾多且操作過程復雜,一些臨時性因素也容易出現。因此,管理人員如何針對該類項目的財務風險問題進行研究,也較為關鍵。
一、BOT項目風險概述
近些年,隨著BOT這一新型投資模式的廣泛應用,其風險因素也逐漸上升。風險的產生加重了企業管理工作的不確定性,部分項目中風險出現的概率也更大。在實際管理工作中,風險的產生有可能高于預期,也有可能較少存在。風險具有兩面性,既可能加重管理的難度,也有可能引發投資者的關注從而及時控制潛在隱患。BOT涵蓋了建設、運營、移交三個不同的步驟,是企業參與國家基建投資的有效形式之一。企業通過多維度的融資,針對特定的項目實施建設活動,以確保得到一定的投資與利潤。從金融角度來說,項目融資具備差異性、高標準等特性,這些要素都加重了BOT項目自身存在的風險性,因此,風險防范與處理是BOT項目穩健運營的前提條件。
二、
垃圾發電廠在BOT項目中開展財務風險管理的意義
針對垃圾發電廠的實際情況特別是在BOT項目運營中財務風險管理的意義進行剖析,對于其長遠發展有著深遠的價值。首先,有利于發電廠的穩健發展。受到社會發展速度以及人民群眾環保生態理念等客觀因素的影響,我國的垃圾焚燒發電事業還處于一個起步的階段,且發電廠運營的時間較短,涉及的操作流程也較為復雜,因此實施起來較為困難。與此同時,垃圾焚燒發電廠本身作為一個公共性機構,在參與運營管理的過程中需要面對多種類型的運營風險。針對這些問題與不可控因素,更需要企業管理人員多從財務管理的角度出發,進一步夯實財務風險的防范與管理工作,確保實現發電廠的穩健發展。其次,確保關聯人員的合法利益不受損害。垃圾焚燒發電運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的利益投資方也較為多樣,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一旦出現突發情況,導致運營鏈出現問題就會對發電廠的整體工作帶來巨大的影響,運營風險與財務風險也逐漸顯現。因此,為了將風險控制在一定程度,就需要工作人員進行更加全面的分析,通過有效的策略加以控制,增強經營者的信心,確保關聯方的利益不受損害。最后,實現電廠風險的科學管理。財務風險是垃圾發電廠需要重點關注的風險要素之一,作為新型產業企業在運營的過程中要做好財務風險的防范工作,通過分層管理確保財務管理工作的流程化與科學化,推進管理目標的全面實施。
三、BOT模式下財務風險問題
(一)財務風險管控意識不足
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普及程度與重視程度隨著城市的進步得到了顯著的提升,然而,該項目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困難,特別是大部分人員對于項目實施的具體情況了解的較少,理解的也不夠深入,導致了各種風險隱患的產生。BOT模式作為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最常使用到的經營模式,要想真正發揮出其應有的效力,就需要先從人員的思想認識方面入手進行積極的宣導。對于垃圾焚燒發電企業而言,所存的財務風險是由于內部財務結構管理的失衡或是其他不當的融資行為,導致企業的償債能力出現問題,如果這一問題不能得到妥善解決,也會導致投資方的預期收益不斷下降。由于財務風險與垃圾焚燒企業日常工作的聯系較為緊密,并且是企業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必須要面對的現實問題,如果全員未能深刻認識到該項工作的重要性,就無法采取有效的策略降低風險發生的頻率。
(二)業主主體地位未能凸顯
以BOT模式為基礎開展的項目管理工作中,項目經營業主的主體地位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在實際的管理活動中,其地位與管控效果并未得到凸顯,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在于,首先,政府監管參與力度不斷增強,使得業主主體管理作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約。其次,投資者的約束效用日趨明顯。資金是維持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正常運作的基礎,為了確保大量的資金可以投入到使用的全過程,業主需要通過多個途徑展開融資活動,推進項目建設工作的正常開展。在這樣的前提下,投資者往往會對投資過程進行監督管理,然而如果不能把握好監督管理的力度,業主在財務控制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就會受到制約,既不利于資金使用效果的提升也會給管理工作帶來更大的困難。
(三)項目施行階段的財務風險較難把控
項目施行階段是BOT模式整體管控工作中的重要一環,是財務控制風險管理工作的核心要素。在對其根本原因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可以發現,項目施行階段作為開發具體項目的基礎,能夠將工作的整體情況呈現出來。現階段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涉及的財務風險既多樣且風險系數較高,主要表現在:綜合成本較高,如環境評價、技術管理、設備等成本要素占據了一定的比例,再加上一些突發情況的出現影響了項目的正常進度。發電項目的選址也是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難題,一些群眾缺乏垃圾焚燒方面的正確認識,認為發電項目的實施會帶來嚴重的污染問題,因此產生負面情緒或反對項目的正常運行,不利于項目的正常展開。
四、BOT項目財務風險應對措施
(一)增強財務風險管控意識
垃圾焚燒發電廠是公益性機構的組成部件之一,特別是近些年全社會的環保意識與城市建設理念不斷增強,政府部門的管控強度持續增大并且會對部分投資企業下放特許經營權,通過在協議中注明發電廠的建設要求與權利義務,合理設定電力價格。垃圾焚燒發電廠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離不開財務風險管理工作的把控,將內部的財務風險管理工作落實到位也就確保了投、融資的重點部分得到了保障。管理人員在開展各項工作之初,應預先將市場調查工作落實到位,積極參與到特訓經營權談判事宜中去,增強與政府部門交流的頻率,一旦準備工作得當,就可委派內部專業工作人員參與到項目的運營工作中去。一般情況下,垃圾焚燒發電廠自身還是具有足夠的優勢實施各項管理工作正常開展,然而考慮到該類型企業容易受到投資時長、數額等因素的影響出現財務風險,管理人員在開展建設工作的過程中,應關注財務管理的整個過程,強化全員的風險管控意識,使內部人員認識到該項工作的重要性,確保各項支出符合管理要求。
(二)強化財務監督模式,實現業主控制地位
項目業主的主體地位應是牢固且關鍵的,特別是在日常的項目財務管控工作中,確保其主體地位不受損害應是其管理工作的重點。為了確保管理的效果不受影響,管理人員可采取財務監督管理模式更好地開展各項工作。應明晰業主在財務監管中的作用。業主作為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負責人,應是財務監督過程中的執行者。由于垃圾焚燒發電的全過程復雜且涉及的管理工作與人員眾多,工作人員需協調好與政府部門、投資方以及各分散的管理人員的職責權限,確保財務監督工作的順利展開。與此同時,落實監督工作,確立財務監督地位。財務監管工作的開展在整個管控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參與實際工作的過程中,應落實監管工作,嚴格控制違規行為與重大失誤行為的發生,強化財務監督工作實現業主的控制地位。
(三)構建全面的風險管控體系
眾所周知,任何一個項目都存在風險問題,在項目財務管理工作中不斷完善原有的財務風險管理水平,將財務風險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是管理層應深入思考的問題。完整的風險管理體系有利于各項財務管理活動的正常展開,可以作為內部工作人員的指導標準予以執行。這一體系可涵蓋如下方面:其一,風險分析體系的構建。風險分析體系的建設工作應放置在管理工作的最初階段,通過系統的分析與預判可對有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進行全方位的預測,第一時間制定應對預案。其二,形成良好的風險預警體系。風險預警體系作為項目財務風險管理的重點之一,通過開展預警工作,有助于財務部門與其他相關部門提前做好應對準備,確保財務風險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行進。其三,風險抗衡體系。財務風險一旦產生,管理人員應及時采取行動,根據現階段財務風險的內容,精準開展應對策略,盡可能地將風險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減少后續財務問題出現的概率,嚴格控制危害程度。
綜上所述,垃圾焚燒發電以其強大的環保效力以及無害化的處理方式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可,為了確保該項工作的順利實施,管理人員應在BOT模式的管理實踐中進行財務控制管理實踐研究,通過行之有效的管控手段,為項目財務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保駕護航。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