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還得從“ABC”抓起
發布時間:2017-5-29 來源:騰訊新聞
由于多重因素,生活垃圾分類在我國推行了17年,但效果強差人意。今年3月18日,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發布《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確定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確定的第一....
由于多重因素,生活垃圾分類在我國推行了17年,但效果強差人意。今年3月18日,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發布《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確定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確定的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共 46個城市,強制推行生活垃圾分類。
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既可以促進廢舊物品的回收利用,又能夠有效改善城鄉環境,對加快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提升城市管理和生態文明建設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垃圾分類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工程,說起來大家都舉雙手贊成,但真正做起來卻不那么容易。
作為全國第一批試點城市,北京從2000年就開始推行垃圾分類處理。到2013年底,北京垃圾分類試點小區已接近3000個,配備有相應的分類垃圾桶和回收人員,大街小巷、胡同社區擺放的分類垃圾箱幾乎隨處可見。2015年,為方便和吸引居民進行垃圾分類,一些試點小區還用上了“互聯網+”、掃二維碼等“高科技”。即便這樣,垃圾分類的效果仍然不盡人意,各種垃圾依然混裝,分不清哪些可回收和再利用,那些海量投放的分類垃圾箱也淪為了擺設。
垃圾分類的推進效果不佳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還是重視程度不夠,措施沒落到實處。從現實情況看,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還得從最基礎的“ABC”抓起。首先,要嚴格垃圾分類管理督查。事實上,北京的垃圾分類并沒少做工作,不乏在收集、運輸、利用、處理等方面都做得好的社區,但缺少的是實打實的推廣、普及。不少市民反映,不是自己不愿分類,而是因為看到“這件事今兒有人管、明兒沒人管”,“先分后混,自己認真分揀好的垃圾,到了垃圾站又被人家攪合在了一起”…… 垃圾分類管理的細節不夠公開又缺少監督,讓人覺得對這項工作上下都不太上心,大家也就沒了心氣兒。
其次,是要做好廣泛深入的宣傳倡導工作。要告知群眾垃圾分類與不分類對自己、社會的益處和害處,提高群眾對垃圾分類意義的認知,強化市民的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意識,引導大家把垃圾分類當作自己的事,并逐漸固化成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既然實施“強制分類”,就應建立起相應的激勵和處罰機制。要明確政府、居民和企業在垃圾分類處理中的責任義務,對垃圾分類做得好的,要給予適當的精神物質獎勵;對做得差的,要進行必要的處罰。激勵和處罰機制到位了,就會產生更多的動力和壓力,垃圾分類才有可能成為更多人的自覺行動。
另外,還要加大垃圾分類的投入。要進一步加大對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確保生活垃圾的處置實現資源化、無害化。同時,要鼓勵企業在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方面的創新,讓企業真的“有利可圖”,吸引更多企業投身到垃圾分類這項利國利民的事業中來。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能環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