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第三批PPP示范項目名單終于面世,項目數量和計劃總投資額分別為516個和11708億元。從國家發改委推介的前兩批PPP項目看,污
水處理、供水、
垃圾處理等領域項目的簽約率較高,顯示水務、垃圾處理等投資回報機制清晰的細分領域受認可程度更高,PPP項目落地相對較好。
PPP再上風口。
10月13日,財政部確定第三批PPP示范項目名單,該名單共有516個項目,計劃總投資金額1.17萬億元,比第二批示范項目增加77%。財政部深入推進公共服務領域PPP模式,將成為未來公共服務項目開展的主要形式。
三季度以來PPP政策不斷加碼,相關上市公司股價紛紛走出獨立上漲行情。但事實上,一些公募基金對此進行了大量基本面研究,對具有一定業務前景、公司競爭優勢及商業模式的標的進行了布局。
不過,眾多業界人士也認為,需要避免部分地方為了提升政績,在短期利益的驅使下,通過過高的固定投資回報率,過高的收費標準,過長的特許經營期以吸引民營資本,最終又因公共機構缺乏承受能力,從而產生信用風險。
環保板塊或最為受益
提到PPP,大多數投研人士會認為首當其沖利好的是環保公司。
PPP大訂單對業績的拉動作用,在中報中已經得到體現。統計顯示,74家環保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整體營收增速為24.98%,是2012年以來中報業績增速的最大值。環保板塊中報業績靚麗,也反映出PPP訂單大量簽訂、項目逐步落地,最終拉動業績高速增長的投資邏輯得到印證。
中金公司也指出,環保是PPP模式下收入彈性最大的行業。具體來看,環保在總體PPP投資額中占比9%,其中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板塊占整體環保投資額的52%;其次為污水處理20%、供水13%。按照“行業PPP項目總投資額/2015年板塊總收入”的比值排序,環保遠高于其他行業。
據公開資料,按照第三批示范項目名單,環保公用相關的15個二級子行業項目合計213個,占第三批示范項目總數的41.3%,投資額2524億元,占項目庫總投資額的21.57%。
PPP同樣也被認為是推動環保行業高成長的一個輪子。
隨著PPP項目的加速落實,環保行業成其主要投資領域。環保部規劃院便預計,“十三五”期間全國環保投入將增加到每年2萬億元左右,社會環保總投資有望超過17萬億元。
10月12日,財政部發布《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深入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探索開展兩個“強制”試點:在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公共服務領域,項目一般有現金流,市場化程度較高,PPP模式運用較為廣泛,操作相對成熟,各地新建項目要“強制”應用PPP模式。
“預計PPP領域的投資將產生萬億元以上的資金缺口,PPP模式的應用存在較大空間。”廣發中證環保基金經理劉杰便指出,隨著政府支持力度增加,以及更多企業超越項目門檻,能夠在風險可控范圍內享受優質PPP項目帶來現金流、盈利能力方面的優勢,未來環保PPP項目將受到更多企業、政府和社會資本的青睞。
“PPP我們早已經在關注,除了大家一直都在看的園林、環保,其他從PPP項目的帶動能改善的細分行業及公司值得關注,有些對業績也會有相當的貢獻。”北京一位私募基金經理也表示。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最新公開指出,其認為新一輪調控,房地產小周期結束,這輪房價上漲接近尾聲。看多利率債,股市震蕩市個股活躍,關注混改、ppp、債轉股等。
注意勿違PPP初衷
近年來新興的一種公共項目投融資結構,PPP以公、私合作為核心,以引入市場要素為基礎,充分發揮財政資源在調動市場力量、優化資源配置方面的杠桿作用,為公共產品和服務的供給以及財政投資項目安排開辟了一種有效模式。
2014年起,為了配合財稅體制改革、化解地方政府債務壓力,同時進一步發揮基建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國家大力推廣PPP模式。
作為經濟穩增長的頂層設計,PPP是實現資金“脫虛向實”的重要抓手,特別是在房地產、制造業等行業增長勢頭減弱的背景下,以政府為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將會挑起大梁。PPP在6月末開始發力,財政部入庫項目已經達到9285個,金額已突破10萬億元。
深圳一位公募人士便分析稱,在如今的局面下,投資基本上在兩個領域,一個是制造業,一個是政府基建類投資。基建投資回報率較低,回報周期較長,制造業投資已經出現的產能過剩等問題尚未從根本上解決。
“所以現在有PPP政策的出現,這個政策的目的是希望政府拿出來一些有回報的項目,這些項目以更高的杠桿率,吸收民間資本投入,從而抬高當期投資和未來的潛在回報。”該公募人士分析道。
可以看到的是,對地方政府而言,債務置換的進行和PPP的實施為其帶來了長期低成本的資金注入,降低了短期內基建投資難以為繼,爆發債務風險的概率。
今年1-7月全國基建投資總規模7.7萬億元,預計全年有望超過15萬億元,規模遠超目前落地的PPP項目投資規模。而重陽投資也指出,PPP模式落地仍然存在著較大困難,為化解困難首先要盡量消除信用風險。
“應避免一些PPP項目名不副實的現象。部分地方政府出于融資目的,將BT/BOT項目包裝為PPP項目,私人部門的參與方則主要是國有大型建筑企業,通過項目施工而非運營管理獲利。在這個過程中,政府與企業的利益訴求不一致,從而違背PPP模式的初衷。”重陽投資認為。
在二級市場上,則有基金經理表示看好PPP在4季度可能實現從主題到業績的驅動,其中一些龍頭標的有配置的價值。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