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趙白鴿10日在哥本哈根建議,將人口問題寫進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成果文件。趙白鴿當天在新聞發布會上說,人口管理事關氣候變化問題的解決,中國的實踐表明,通過人口管理等有效措施才能實現社會的長期均衡發展。(12月11日新華網)
哥本哈根不是一場強國集團的游戲,不能就氣候論氣候,任憑某些經濟大國自說自話。人口問題提得好,提得非常及時,提得恰到好處!人口問題與氣候變化緊密相關,中國的人口發展戰略不僅關注人口自身問題,更關注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中國從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的基本國情出發,將人口與發展綜合決策,提出人口、資源、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正走出一條舉世矚目的既適合中國國情又利于破解氣候問題的發展之路。中國有權“不高興”,有權發出自己的聲音:哥本哈根,哥不是“傻根”!
分歧、爭議、指責、回擊……哥本哈根大會才進行了幾天,已經散發著濃濃的火藥味。雖然中國在會前自主公布了減排目標,但依然成為歐美的“靶子”:中國應該做的更多、中國的減排目標應該更透明……面對這些“非分”要求,中國也發出自己的聲音,批歐美不“厚道”,缺乏行動的誠意。而在此之前,包括英國、美國以及丹麥等少數幾個國家磋商的一份氣候協議出爐,該協議又被稱為“丹麥文本”,這一文本當地時間8日被泄露給媒體之后引發一片嘩然,原因在于協議文本給了發達國家更多權利,對發展中國家相當不公平。“帶頭大哥們”不在自身減排和啟動資金、技術、貿易等手段支持發展中國家減排上多拿出些實招來,卻在那里“開小會”、“壘山頭”,搞所謂“秘密文本”,根本不把發展中國家放在眼里。大會這樣開下去,會有成果嗎?還有意義嗎?美國應對氣候變化特使周三將矛頭直指中國,強調中國在未來十到二十年的碳排放量將遠超美國。對此中國代表解振華反擊,提出如果發達國家愿意到2020年減排四成,并同意對發展中國家提供財政援助;中國樂意奉陪,到2050年減排一半。中國聲音擲地有聲,就該這樣針鋒相對,咄咄逼人,讓某些盯著中國的發達國家刮目相看,不敢小覷。
中國聲音不止來自于官方談判精英,更來自于13億民眾。《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一個中國公民致哥本哈根的信》,其中充滿憂慮地質問:“我和我周圍的人,當然希望有一個更清潔、更涼爽、更少氣候災難的環境,并為此付出我們能夠承受的代價。但我困惑的是,這個代價究竟該怎樣由地球上的60億人分擔?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差別巨大的生活方式,是不是應該永遠窮國的歸窮國,富國的歸富國,像世襲制一樣代代相傳?假如是這樣,我們為未來奮斗的動力在哪里?”
中國聲音不是一種高調,它表明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的積極態度,重申中國堅持的一貫立場,代表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訴求。據悉,發展中國家正起草自己的談判案文。而將人口問題寫進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成果文件,強調人類的權益和責任必須對等,就是集中體現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一致愿望。為使哥本哈根大會開了不白開,讓“中國聲音”來得更猛烈些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