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世界環境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通報了《2011中國環境狀況公報》:監測結果表明,2011年全國環境質量狀況總體保持平穩,但形勢依然嚴峻,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
吳曉青表示,個別外國駐華使領館在我國境內開展PM2.5監測,既不符合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的精神,也違反環境保護的有關規定。希望其尊重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停止發布不具有代表性的空氣質量信息。
吳曉青同時表示,將進一步加大空氣質量監測信息發布力度,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全國74個城市將陸續發布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PM10、PM2.5、一氧化碳等6項污染物指標的實時濃度值。
本報記者文靜
□環境狀況公報
◎水質監測
過半城市地下水水質差
全國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浙閩片河流、西南諸河和內陸諸河等十大水系469個國控斷面中,Ⅰ-Ⅲ類、Ⅳ-Ⅴ類和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61.0%、25.3%和13.7%。西南諸河水質為優,長江、珠江、浙閩片河流和內陸諸河水質總體良好,黃河、松花江、淮河、遼河總體為輕度污染,海河總體為中度污染。在監測的26個湖泊(水庫)中,富營養化狀態的湖泊(水庫)占53.8%。
在監測的200個城市4727個地下水監測點位中,優良-良好-較好水質的監測點比例為45.0%,較差-極差水質的監測點比例為55.0%。
我國管轄的海域海水水質狀況總體較好,但近岸海域水質總體一般。四大海區中,黃海近岸海域水質良好,南海近岸海域水質一般,渤海和東海近岸海域水質差。9個重要海灣中,黃河口和北部灣水質良好,膠州灣和遼東灣水質差,渤海灣、長江口、杭州灣、閩江口和珠江口水質極差。
◎空氣質量
多數城市PM2.5超標
全國城市空氣質量總體穩定,但細顆粒物污染逐步顯現,酸雨分布區域保持穩定。2011年,32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含部分地、州、盟所在地和省轄市)中,按老標準評價,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城市比例為89.0%,超標城市比例為11.0%。但執行新的空氣質量標準后,我國城市空氣中的細顆粒物(PM2.5)污染將逐步顯現,從2011年部分試點監測城市的監測結果來看,按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進行評價(PM2.5年均值的二級標準為35微克/立方米),多數城市細顆粒物超標,年均值為58微克/立方米。酸雨分布區域主要集中在長江沿線及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地區。酸雨區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12.9%。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