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朱小雯發自北京
環保部本周掀起的新一輪“環評風暴”,可能不會一“吹”而過。
“接下來的兩個月里,西南環保督查中心將對西南五地的所有國家級項目進行排查。”這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國家環保部獨家獲得的消息。這意味著,一旦發現違法違規情況,環保部可能叫停更多項目。
加強對水電項目監管的,不只是環保部。記者獲悉,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正在起草《水電開發管理條例》,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也將于年底修訂完畢新的《長江流域綜合管理規劃》,這將使我國水電開發從“無序”徹底向“有序”轉變。
環保風暴·跟進
排查五地國家級項目
17日,環保部內部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上述項目排查行動將在本月推行,排查對象涉及四川、貴州、云南和重慶四省市以及西藏自治區的200多個國家級項目。
“我們將檢查這些項目是否按照國家的批準文件進行建設。如果出現問題,要及時提出和糾正;如發現違法建設項目,將根據具體的違規情節,依照法律法規作出相應處罰。”上述環保部內部人士說。
本月11日,環保部下令停止位于金沙江中游的魯地拉水電站和龍開口水電站兩個在建項目的主壩建設。龍開口水電站一位施工人員說,停工將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這些損失,正是我們吃了水電項目長期無序開發和不按照程序違法建設的虧。”前長江水利委員會水資源保護局局長翁立達對本報記者說。
專家、環保NGO和公眾普遍關注本次“環評風暴”的執行效果,他們認為,這些被“叫停”的違法項目,會想盡辦法補齊環評文件,走完程序之后再次上馬。他們擔心,因為前期已投入巨額資金,環保部的“板子”可能會高高舉起,輕輕落下。
“這次可能會和以前不太一樣,”國內環保NGO“綠家園”召集人汪永晨認為,從這次環保部的措施力度、持續性和公眾關注度來看,國家有可能寧可讓其犧牲工程的前期投入,也不愿工程今后帶來更大的災害損失。
汪永晨估計,西南督察中心兩個月的國家級建設項目排查結束之后,可能會有更多的項目被叫停。
環保部西南督查中心主任馬寧認為,我國的項目審批和規劃環評也有值得探討和思考的地方。生態項目的開工審批,在中央和地方之間還存在事權劃分上的模糊地帶,導致業主可以利用這種時間差,未批就開工。
“規劃環評應該站在更高的層面來審視。”馬寧說,涉及到國計民生的大項目,其影響面跨地區、跨流域,單純靠項目環評去審批,有的項目會出現考慮不全面和周延性不夠的缺陷,這就涉及到規劃環評。
環保風暴·背后
我國的治水思路在轉變
從國家發改委、水利部、環保部等部委近年來的舉動可以看出,我國對水電開發的思路有一個明顯的轉變。
隨著中國電力(2.55,0.15,6.25%)體制的改革,以及全國許多省市出現“電荒”,我國興起了一股水電開發的熱潮。電力體制改革產生的5家大型電力企業,紛紛在中國水電資源最富集的西南地區“跑馬圈水”,接連上馬水電項目,很多項目并未通過環評程序便已投入資金。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