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海藻也能榨取柴油,聽起來匪夷所思,但這決不是天方夜譚。“在顯微鏡下,它就像一個油葫蘆,比油菜籽、花生的含油量高7至8倍,比玉米高十幾倍。”山東省科技廳副廳長、山東海洋工程研究院院長李乃勝說。
目前,駐魯的海洋專家已經在實驗室取得了初步成果,培育出的富油微藻,最高含油比已經達到68%,并在此基礎上制取生物柴油。有專家認為,海洋微藻的能源化利用,有望成為“后石油時代”破解能源危機的一把鑰匙。
據了解,山東有十幾個課題組在從事微藻研究,已發現、篩選、培育幾十個富油藻種,并開始運用基因工程技術來改造藻種。還有一些技術力量正在進行微藻生物柴油制備技術的研究。
14%的鹽堿地種微藻可滿足全國一半的用油需求
我國從1993年起已經成為一個石油進口國。進口原油不但用去大量外匯,而且主要從局勢不穩定的中東地區進口,一旦有突發事件發生,就會造成石油供應減少或中斷,將嚴重威脅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的發展。
“從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考慮,尋找可再生資源已成為當務之急。”中國海洋大學教授管斌認為,利用藻類生物質生產液體燃料,對緩解人類面臨的糧食、能源、環境三大危機,有著巨大的潛力,對于減少對石油的依賴、保證國家能源安全具有深遠意義。
據了解,我國的有機碳組成中,海洋藻類占了1/3,藻類是一種數量巨大的可再生資源,也是生產生物質能源的潛在資源,其中微型藻類的含油量非常高,可以用于制取生物柴油。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專家韓笑天說,利用微藻生產生物能源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微藻能夠有效地利用太陽能,通過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將無機物轉化為氫、高不飽和烷烴、油脂等能源物質;而且微藻生物能源可以再生,燃燒后不排放有毒有害物質,對大氣二氧化碳沒有凈增加。
“微藻是未來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潘克厚說,微藻的種質資源豐富,不會因收獲而破壞生態系統,可大量培養而不占用耕地;另外,它的光合作用效率高,生長周期短,倍增時間約3至5天,有的藻種甚至一天可以收獲兩季,單位面積年產量是糧食的幾十倍乃至上百倍。而且微藻脂類含量在20%至70%,這是陸地植物遠遠達不到的,可用于生產生物柴油或乙醇,還可望成為生產氫氣的一條新途徑。
微藻的產油效率相當高,在一年的生長期內,一公頃玉米能產172升生物質燃油,一公頃大豆能產446升,一公頃油菜籽能產1190升,一公頃棕櫚樹能產5950升,而一公頃的微藻能產生物質燃油95000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