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記者金煜 實習生鄧琦)昨日在“6·5”世界環境日高層論壇上,環保部部長周生賢表示,我國PM2.5標準與國際實行了低水平接軌,是從中國國情出發學習外國經驗的結合,他同時說,不要聽到PM2.5就“談虎色變”。
周生賢說,國務院審議通過了修改我國空氣質量標準的意見,決定把臭氧和人們關心的PM2.5納入監測內容,并且和國際實行了低水平接軌。
“什么是低水平?就是跟世衛組織確定的最低標準結合,因為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所以結合的具體數字是年均值35,日均值75,加起來是110,很好記。”周生賢說,中國改革開放要學習外國的經驗,但基點必須從中國國情出發,改革才有效。
“中國的環保具有疊加、多因素、壓縮式的特點,所以希望大家要從中國實際出發,暖風吹得游人醉,莫把中國當美國。”他說。
他還介紹,PM2.5的問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廣東的PM2.5成因跟北京不一樣。“北京貢獻率首要的是汽車問題,廣東主要是硫酸鹽問題,說明電廠脫硫還沒完成。”他說。
周生賢說,PM2.5是二次污染,在空氣中有了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硫,遇到特殊天氣,才能形成PM2.5。“PM10里面PM2.5的占比最高的達到91%”,他表示,PM10里有相當數量是PM2.5,因此控制住了PM10就部分控制了PM2.5。
他說,人們對于PM2.5,不要“談虎色變”,還是要對治理有信心。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