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關于對發展生物質能源的質疑與答疑
對生物質能源的一個最大質疑或誤會就是怕影響國家糧食安全,這都是簡單類比美國玉米乙醇造成的。上面談到那么多種的固體生物燃料會影響糧食安全嗎?絕對不會!生產產業沼氣會影響糧食安全嗎?絕對不會!非糧乙醇和生物柴油會影響糧食安全嗎?也不會!發展生物燃料可走的路那么多,為什么非要在所謂的糧食安全問題上糾纏不清呢?也許有人說,薯類和甜高粱也是糧食,這就有點強詞奪理了。薯類和高粱從來就是生產淀粉和酒的工業原料和飼料而不是人的口糧,再說它們只是種在那些種不了糧食的低質土地上,加工后的廢渣仍可作為飼料和肥料。所謂的影響糧食安全是一種誤解,如果有所涉及也是完全可以通過政策和管理解決的,切不可一葉障目和因噎廢食。
質疑之二是發展生物燃料會不會引起作物秸稈和薯類甜高粱等原料的價格上漲。隨著社會需求和商品價格而調整原料價格是一種正常的市場行為,哪種商品和原料都是如此。使毫無或經濟價值很低的秸稈和畜禽糞便等污染物無害化、資源化和增值化有什么不好?再說,在需求旺盛和附加值較高的能源產品拉動下,合理提高薯類和甜高粱等的價格,增加農民收入有什么不好?
質疑之三是國家的補貼多了。這應當是指目前對100多萬噸糧食乙醇而言,因為對成型燃料和產業沼氣至今還沒有國家補助政策,對生物質發電的補助也低于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國家為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和減排,扶持與補貼是正常和必要的,各國都是如此,且力度要大得多。如果說國家對風能和太陽能的補貼給的只是企業,那么生物質發電和燃料乙醇成本中原料占六七成,政府對企業的補貼實際上是轉移支付給了農民。國家正在想方設法增加農民收入和縮小城鄉差距,這種補貼方式不僅增加了農民收入,還培育了農村工業,既有“魚”又有“漁”,何樂而不為!
質疑之四,生物質能源的技術不成熟。上節已經用事實和實證回答了這個問題,中國的生物質能源技術與國外差距并不大,且自主性強,裝備國產化程度高。相反,風能和太陽能的核心技術與材料多被國外少數大公司壟斷。至于生物質原料分散和能源密度低的不足也是可以通過成型燃料和分布式布局解決的。
生物質能源于國于農的意義如此重大和深遠,產業優勢又如此突出,其不足也是技術性的和可以解決的,我們應當摒棄誤解與偏見,讓它為國家和農民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