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堅持水電開發與環境保護共贏的原則。
水電開發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包括移民、環保、水土保持等方方面面。水電開發規劃要在努力做到充分利用與持續開發相結合的基礎上,興利除弊,實現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共贏,實現利國與惠民的統一。
水能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從總體上說是對環境有利的。但不同地區、不同流域、不同項目,對環境還是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對水電開發的環境影響評價要堅持綜合、客觀、科學的原則。在加快水電開發、堅持用發展解決問題的前提下,要辯證地、歷史地看待水電開發與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的關系,既要看到水電開發對環境的不利影響,也要看到水電開發對環境的改善作用。一方面要通過科學規劃,優化設計和有效的工程措施切實減免對生態環境、水庫移民等不利影響,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水電開發對航運、防洪、灌溉、供水、旅游開發、水土保持等產生的有利影響,從而積極主動地與生態環境保持一致,實現水電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我國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廣大的西部地區,水電開發既是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和人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又是改善西部因氣候惡劣或非理性開發而帶來的環境破壞情況的有效措施。因此,加快西部水電資源的開發,本身就是利國和惠民的有機統一。除了大型水電站應作為國家重點開發的樞紐性電源外,還應該積極開發區域性中小型水電站。中小型水電站的開發,既能滿足當地經濟發展對電力的需求,也能進一步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還能夠為當地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也是利國惠民的有效途徑。
(3)堅持“流域梯級滾動綜合開發”的原則。
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來水電開發的實踐和摸索,中國水電“流域、梯級、滾動、綜合”開發的機制逐步成熟。這種機制有利于調動各方面水電開發的積極性;有利于節約投資,加強管理,加快開發進度;有利于統籌考慮接入系統和外送規劃;有利于實現梯級最優開發和發揮梯級水電站的綜合效益。因此,堅持“流域、梯級、滾動、綜合”開發的原則,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水電開發的綜合效益。
在確定各梯級水電站的開發方式、規模和順序時,必須依據各電站的自身特點、地理位置、調節性能、裝機規模、上下游關系及電力需求分析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結合所在電網的發展規劃和電力需求,統一規劃,有序建設。特別是規模較大、補償調節效益顯著的水庫電站,更需要通過對流域的統一有序開發和流域梯級統一調度,實現調節效益和流域效益的最大化。
以由中國華電集團公司控股的烏江水電開發公司為例,烏江公司是國務院同意于1992年成立的中國第一家流域水電開發公司。按照“流域、梯級、滾動、綜合”的開發方針和建管結合的模式,烏江公司以己建成的烏江渡和東風電站作為母體電站,以母體電站的收益和部分折舊作為新項目的資本金進行滾動開發。開發期間,股東方承諾全部投資收益用于滾動開發,從而解決了水電開發所需的資本金不足問題。隨著新建機組投產,形成“滾雪球”效應,推動了水電開發進程。現在,鳥江流域形成了一個流域公司同時開發建設4 個大型水電站的良好態勢。烏江公司成功探索出了一條自我發展、滾動開發的新路子.
(4)堅持因地、因時區別對待的原則。
就能源開發而言,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的能源資源結構,不同的發展階段,應該有不同的發展戰略和規劃。當前和較長遠的中國能源資源和結構的矛盾,在于過分地依靠煤炭,而其他先進、潔凈能源,如核電、風電等較大強度的開發還有一個漫長過程。這樣,加速水電的開發,加大水電在能源中的比重,就是我們必須做的,既對能源有利,也對環保有利,何樂而不為之。水電開發要從這樣的形勢、特點和任務出發,堅持因地、因時制宜,區別對待,加速推進的原則。
對有條件進行流域開發的江河,在全面、客觀、科學地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上,要加緊做好能源、水利、環保、經濟、社會等多重效益共贏發展的綜合規劃,及早立項,加快開發,并按照長期、中期、短期的總體規劃逐步分階段實施,讓水電開發的綜合效益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的發展。對于流域開發對庫區移民、環境生態、文物古跡、自然景觀等不利影響較大的河流,要經過進一步勘測和論證,采取措施削減水電開發對環境生態等不利影響,制訂相應問題的解決辦法,組織科學、合理的規劃和開發。切忌長期爭論,久拖不決或坐而論道,貽誤時機。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