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資或合作型企業。企業要在產品開發上下工夫,采取與國外進行合作的方法是條道路,同時要注意積極培育自己的設計師。
三。上市或多元化發展。多元化投資或者融資是對企業資本運作的有效補充,但是對于服裝企業來說,這不是我們的長處,主線還是以品牌運作為主導。前些年,我們一批企業家去中國臺灣省考察,發現一些低端的制造業已經沒有辦法繼續生存下去,不得不西移內地或者南移東南亞等一些生產成本相對較低的地區。
當時我預感5~10年內地也會面臨這樣的情況,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這個時間大大壓縮了。在接下來的幾年里,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來降低成本是不夠的,那時能生存下去的輕工企業肯定是那些生產高附加值品牌的企業。
四。企業同盟。聯合起來做事情比單打獨斗要好得多。溫州面料的供應鏈是比較好的,像男裝就比較全,而童裝比較欠缺,國內面料開發與面料使用是斷開的,面料的甲醛含量把握還是困難,輔料也很難控制。
產品開發商和面料供應商溝通不夠,產業集群還有待發展。例如企業開發新產品需要的面料市場上沒有,要訂做,但是起訂量達不到,面料制造商就不會幫你做。如果溫州的企業在這方面能夠聯合起來,幾個企業合起來訂就可以了,但在這方面,溫州還沒有形成群體性的產業。在產品開發方面,嚴重受到面料的限制,設計產品也受到很大限制。而且溫州沒有面料經銷商。
記:有何具體措施保證童裝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葉:我認為首先是從思想上轉變老舊觀念,認識到品牌的重要性。目前我國年產童裝46億件,占全國服裝總產量的近10%。童裝生產以中小企業為主,總體消費特點由過去的滿足基本生活的實用型開始轉向追求美觀的時尚型,部分經濟發達的城市,消費者對童裝的需求趨向潮流化、品牌化。與之相比,童裝生產企業的品牌意識與運營基礎還相對薄弱,擁有自主品牌的企業大都處于品牌提升的初級階段,企業自身對于品牌建設的發展部署都還在嘗試期。
從未來市場需求趨勢來考慮,童裝是“小產品、大產業”,是陽光產業。童裝行業需要從文化和檔次來提升發展,這就需要行業內的領軍型童裝品牌和各協會組織來帶動發展。
目前國內童裝面臨著設計專業化不強、發展時間短、承受市場競爭能力較差等問題。增加品牌意識,自然少不了對品牌文化與優秀人才隊伍的建設。現代的服裝產品要想贏得市場,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讓消費者接受其文化理念。而無論是從各大童裝基地的區域文化,還是從單個企業內部的文化建設來看,顯然做得都很不夠,國產童裝呼喚品牌文化升級。
“紅黃藍”第一次做五年規劃的時候,有人提出,“紅黃藍”要爭創中國童裝行業的第一品牌。可是當時我認為,我們絕對不要說“第一”,我們只提“爭創中國童裝一流品牌”。
“紅黃藍”今后的發展目標是以國內市場的品牌運作為主導。現階段品牌運作在國內也遇到了瓶頸,如原材料、勞動力等一系列生產成本的增加,國內一些知名商場排斥國產品牌在其商場內經營等不良商業行為。我們要爭取今年拿下“中國名牌”或是“中國馳名商標”,紅黃藍的夢想就是打造中國童裝一流品牌。
再有就是對孩子健康的關注,品質是百年大計的第一步,“國家標準”成為“紅黃藍”堅持高品質產品的基礎。
我們從兒童身心健康出發,對面料、款式的要求幾乎到了苛刻的地步,在設計、生產、銷售上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品牌質量管理體系,從原材料的采購到成品的出產,多道審查程序嚴密把關,形成系統、全面的質量監控體系。從前期工藝到過程控制、產品經驗、成本控制、工藝改進等所有工藝質量問題,權責利一致,分工詳細而明確。2005年,公司根據國家標準,建立了專業紡織測試實驗室,填補了童裝行業空白,為“紅黃藍”品質提供了堅實的保障。苛刻的品質管理和技術的不斷創新,讓“紅黃藍”于2005年率先榮獲童裝業首批“國家免檢”、國家服裝質量最高等級“優等品”稱號,并通過了ISO14001、ISO9001體系認證。
隨著企業知名度和品牌美譽度的提升,“紅黃藍”更是精益求精。2007年,“紅黃藍”在產品全程多點監控的基礎上,建立總臺問責制度,保證質量控制過程更加有效、科學。公司順利通過了全國標準化良好行為AAA級認證與AAA級計量監測體系認證,并榮獲“中國十大童裝品牌”稱號,成為行業首批“中國名牌”。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