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可再生能源以生物質能源為主導是大趨勢
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里,化石能源仍將是主導性能源,所謂的能源轉型主要是指可再生能源對化石能源的逐漸替代。在此過程中,各國竟殊途同歸地走上了以生物質能源為主導之路。
在早期,20世紀70年代爆發世界石油危機和開始尋求石油替代時,美國的玉米乙醇、巴西的甘蔗乙醇、北歐的生物質發電、德國的沼氣等紛紛出臺。后來美國進行甲醇車用燃料試驗失敗后進一步確認了生物乙醇方向,瑞典在進行公交車的9種替代燃料試驗后也最終選擇了沼氣與生物乙醇。
1999年美國發布了《開發和推進生物基產品和生物能源》總統令,制定了一個關于到2030年以生物質燃料替代目前石油消費總量30%的發展目標,占國家電力的5%、交通運輸燃料的20%和化工產品的25%。2005年美國能源部給國會提交的一份報告說:“生物質已經開始對美國的能源作出貢獻,2003年提供了1億噸標煤能量,占美國能源消費總量的3%,超過水電而成為可再生能源的最大來源。”
美國20世紀90年代開始建設大型風能和太陽能試驗裝置并逐漸加大開發力度,更彰顯了生物質能源的主導角色。分別于2005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經國會通過的《美國能源政策法案》、《能源自主與安全法案》、《農業法案》和《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均是以法律形式確定了生物質能源的主導地位和具體發展指標。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不久前發布的《能源展望2010》預測,2008年至2035年間石油消費量的增長部分將全部由液體生物燃料提供,燃料乙醇的消費量可占到石油消費量的17%以及使原油進口依存度由70%以上降低到45%;發電量的增量中可再生能源占41%,其中生物質發電占49.3%,風電占37%,光伏發電占4.2%。也就是說,未來的二三十年里,美國的生物質能源不僅要全部擔當起替代石油增量的任務,還要在可再生能源發電中挑起半壁河山的重擔。
2007年歐盟通過立法提出2020年能源消費總量中可再生能源要占到20%,交通部門燃料消費中生物質能源要占到10%的目標。瑞典是一個杰出代表,其能源消費結構中的石油份額由1970年的77%下降到2008年的32%;生物質能的工業用途達1230億千瓦時,分別是天然氣(100億千瓦時)和煤炭(270億千瓦時)的12.3和4.5倍。其生物質供熱發電1030億千瓦時,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16.8%,占供熱能源消費總量的71.6%。在2006年的世界生物質能源大會上,瑞典總理佩爾松宣布:“生物質能源已能滿足目前瑞典25%的能源需求,2020年瑞典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不依賴石油的國家。”
在巴西,生物燃料產值已經占到全國GDP的8%,超過信息產業而排在第一位。巴西已建成10大甘蔗乙醇生產基地和由甘蔗種植—乙醇加工—專用汽車FFVs—國內市場—國際貿易的一套完善體系。在2008年的“國際生物燃料大會”上,巴西全國公民協會主席Dilma Rossef在開幕詞中講道:“巴西的經濟是建立在可再生能源基礎上的,目前全國以生物乙醇替代了50%的汽油(2009年達56%,作者注),生物柴油替代了3%的化石柴油,這一比例正在快速提高。2003年啟動了的靈活燃料汽車(FFVs)市場,現已有700多萬輛(2010年2月已超過1000萬輛,作者注),汽車銷售中90%以上是FFVs汽車。”巴西國內有1.2萬架小型及農用飛機使用乙醇燃料。
印度于2004年開始石油/農業領域的“無聲的革命”,制定了2011年全國運輸燃料中必須添加10%乙醇的法令,違者將被起訴等等。連生物質資源貧乏的日本,2002年也經內閣會議審議通過了《日本生物質綜合戰略》,提出由“石化日本”向“生物質日本”的戰略轉變和制定了“擺脫石油”的時間表。
各國在可再生能源發展中不約而同地走上以生物質能源為主導的道路,主要是由生物質能源的特質決定的。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