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技術將持續突破,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的下降速度極可能大大超出預測。以智能電網、大規模儲能電池為代表的配套技術的良好預期,將進一步拉動新能源,提高其在能源結構中的份額。
●奧巴馬發起的“能源新政”及其“綠色產業革命”,對于美國維持其全球霸主地位,很可能起到與上世紀后半葉的“數字化革命”、“信息高速公路”同等重要的作用。
●歐盟委員會提出的歐盟一攬子能源計劃,預計到2020年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總體消耗中的比例提高到20%,將煤、石油、天然氣等一次性能源消耗量減少20%,將生物燃料在交通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提高到10%。
記者最近從中國社會科學院、美中貿易委員會、歐盟經濟和社會發展委員會了解到,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許多國家政府紛紛著手進行規劃,都把新能源、信息技術等作為未來發展的重點,同時出臺財稅等方面支持政策,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角逐第三次工業革命。
據了解,最近兩年,各主要國家和地區紛紛把發展的目光聚焦到培育發展既可激發科技創新、又可引領未來發展的新興產業上來,或者制定發展戰略,或者實施專項規劃,或者出臺具體方案,對新能源、新材料、物聯網、節能環保、海洋和空間等新興產業大加扶持、力促發展,以求搶占經濟發展制高點、謀取國際競爭新優勢。
各國財稅政策直指新興產業
“最近兩年,各主要國家與地區為搶占新興產業競爭制高點,不惜采取財政直接投入資金等手段加大重點領域和重大項目的研發與產業化。”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的有關專家表示。
據了解,歐盟在新興產業投融資方面表現出三個共同特點,一是投入的總額大幅度提高:二是投入的領域更加集中;三是投入的數額具體明確。德國政府批準了總額為5億歐元的電動汽車研發計劃預算,支持包括奔馳公司在內的3家研發伙伴,計劃在2011年實現鋰電池的產業化生產,推動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新加坡則提出2015年前,在可持續發展相關領域投入10億新元。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美國計劃大幅提高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奧巴馬在總統就職演說中說:“我們要把科學恢復到它應當的位置。”隨后,他在美國國家科學院第146屆年會上宣布,將把美國GDP的3%投向研究和創新,成倍地增加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能源部科學辦公室等3家國家主要科研機構的經費。
記者在歐盟和美國了解到的情況是,有關國家特別注重培育市場需求拉動新興產業發展。以往,各主要國家和地區扶持新興產業的政策更加注重通過技術創新驅動產業內生增長。但這一輪的新興產業發展中,在產業初始就非常重視從需求端引導產業發展。
從手段上說,除傳統的政府采購、試點示范、鼓勵外部市場開拓之外,將某些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組成部分,加大引導力度。日本就特別強調將經濟增長模式轉向“需求引導型增長”模式,主要從利用國內要素和擴大對外開放兩個方面尋求經濟增長動力。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