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農家肥的國家之一。將日常生活及生產中的廢棄物用作牲畜飼料、燃料或肥料,不僅可以減少環境衛生方面的問題,而且可以增益生產、生活。
隨著經濟的發展、消費水平的提高及城市化的加快,農村生活日益“城市化”,農村出現了用傳統方式難以處置的塑料袋、塑料瓶、包裝盒等“新型垃圾”,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型垃圾數量亦不斷增加。新型垃圾在自然界里不易被降解,致使其在沒有專人收集處置的農村不斷累積,垃圾在村頭巷尾、田間地頭隨風飛揚,嚴重影響環境。沒有被及時處置的新型垃圾還會產生“破窗”效應,產生高額累積后果。因為塑料袋等廢舊品隨處扔棄,其他的廢棄物也相應跟進堆存,進而影響、改變人們的習慣。傳統農村原有的充分利用廢棄物的做法——把廢棄物用作飼料、燃料和肥料的“三料”資源化的辦法,逐漸被放棄。農村的垃圾問題因此凸顯。
城市處置垃圾辦法不適合農村
那么是否可以仿效城市垃圾的處置方式來處理農村垃圾?有的地方財力雄厚,把農村垃圾處置納入市鎮管理體系;有一些地區因為城市垃圾焚燒廠“吃不飽”,嘗試把農村垃圾納入城市垃圾收集處理系統。筆者認為,此種做法雖然解決了村容村貌問題,但并非佳策。
首先,其放大了農村垃圾的環境問題。目前農村垃圾的核心問題是塑料袋等難降解的新型垃圾的處置,如果把村民日常生活中的菜葉、草木、塵土一起拉到城市垃圾填埋場或焚燒場,不但增加了垃圾處理量,加劇了垃圾處置的難度,也無意間改變了農村有效利用廢棄物的習俗。
其次,處置的經濟成本太高。城市垃圾處置方法主要有衛生填埋、焚燒及堆肥等方法,因地區及技術差異,收集、處置的總成本每噸在150—250元之間。由于農村地區居民分散,需要配置相應的垃圾收集設施及運輸車輛,收集成本會高于城市。農村地區無論是居民收入還是財政狀況都比城市差,農村垃圾全部收集處置,經濟負擔較重。
再次,浪費大量資源??蓪⒋迕袢粘I钪挟a生的廢棄物分為飼料、燃料、肥料加以利用。就農村廢棄物中的肥素而言,如果就近利用,這些廢棄物所含的氮、磷、鉀及其他有益元素將回到農田;如進入城市垃圾系統,勢必使農地系統的肥力大量流失。
最后,農村垃圾中殘余蔬菜比較多,水分含量高,因運輸路途長,中轉運輸中會發生二次污染。且農村垃圾中泥土、蔬菜比例較大,熱值偏低,不利于焚燒。
筆者在按城市模式設置垃圾桶的村莊觀察到,村民家門口設置垃圾桶后,農戶將產生的所有廢棄物全部往垃圾桶里扔。原有延續千年的垃圾處置習慣因為家門口的垃圾桶而失于朝夕,損失大量有機肥源,也加重了城市垃圾處理的壓力。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