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作為清華大學最早的“學生創業明星”、響當當的“知本少年”,25歲的童之磊被媒體廣泛關注乃至一度熱捧;10年間,童之磊艱苦打拼,在創業的道路上深深淺淺地走出一條自己的路。10年歲月,沒有磨去他的一身銳氣和執著。
童之磊風采依舊。
10年前,作為清華大學最早的“學生創業明星”、響當當的“知本少年”,25歲的童之磊被媒體廣泛關注乃至一度熱捧;10年間,童之磊艱苦打拼,在創業的道路上深深淺淺地走出一條自己的路。10年歲月,沒有磨去他的一身銳氣和執著。
10年,對童之磊來說,不短,他在創業路上一路摸爬滾打,他創辦和掌舵的中文在線幾次逼近生死存亡的關頭;10年,對童之磊來說,不長,他的拳腳剛剛展開,他的創業構思、戰略計劃正在成熟。
10年,童之磊只做了一件事——數字出版。
三年挖出“第一桶金”
數字出版是時代發展贈與業界的一座金礦。理論上,最先擲下“?頭”的人將搶先挖出亮晃晃的“金子”。
1999年前后,正值中國互聯網發展的第一個高潮期:大洋彼岸納斯達克指數正激勵著創業者在IT領域跑馬圈地,國內外風投“一擲千金”,數字公司千帆競發。
25歲的童之磊一鳴驚人。這位前腳剛踏出校門的清華大學畢業生,創辦了一個“中國人齊上網”的網站——中文在線(Chinese All)。在聲勢浩大、熱鬧非凡的新聞發布會上,文壇名流、業界專家、媒體記者紛紛捧場,童之磊意氣風發。他的設想是,在網上建立一個圖書館,使國人更方便地讀書。踩在網絡技術、內容資源、數字版權的土壤之上,童之磊相信,腳下的富礦含金豐富。
童之磊的第一“?頭”選在中小學數字圖書館上。在此之前,數字圖書館對絕大多數人來講可謂一個全新的事物,國內更無人把觸角伸向中小學。
2000年,時值教育部提出實施“校校通”工程,具體目標是2010年前,爭取使全國90%以上獨立建制的中小學校都能上網。這一契機被童之磊看在眼里。他找到教育部相關領導進行溝通,“如果是這個方向,我們應該建數字圖書館”。當時,許多中小學因財力所限、圖書匱乏甚至無法建立圖書館的狀況在全國很普遍;另一方面,教育部一直力推中小學教育信息化,開設電子教室,但由于沒有足夠內容,很多學校電腦閑置率很高。而具有檢索方便、易于管理、成本低廉等優勢的數字圖書館,則能同時解決上述“有路無車、有車無貨”的兩大難題。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