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最年輕的處長
1966年2月15日,王傳福出生在安徽無為縣一戶再尋常不過的農民家庭,在父母的關愛下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然而,在他讀初中時家里發生的變故,讓他經受了心靈的創傷并從此沉默寡言。為了忘掉痛苦,年紀尚小的王傳福便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苦讀,形成了堅強忍耐的性格。他相信,沒有比腳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遠的路;他堅信,只要靈魂不屈,自己一定會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1987年7月,21歲的王傳福從中南工業大學冶金物理化學系畢業進入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在研究生期間,他更加刻苦,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電池研究中去。人們常說,有志者,事竟成。僅僅過了5年的時間,26歲的王傳福被破格委以研究院301室副主任的重任,成為當時全國最年輕的處長。而更讓他意想不到的是,一個促使他從專家向企業家轉變的機遇從天而降。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電池有限公司,由于和王傳福的研究領域密切相關,王傳福順理成章成為公司總經理。
冒險單干,獨立創業
在有了一定的企業經營和電池生產的實際經驗后,王傳福發現,作為自己研究領域之一的電池行業里,要花2萬~3萬元才能買到一部大哥大,國內電池產業隨著移動電話的“井噴”方興未艾。作為研究方面的專家,眼光敏銳獨到的王傳福心動眼熱,他堅信,技術不是什么問題,只要能夠上規模,就能干出大事業。于是,他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脫離比格電池有限公司單干。脫離具有強大背景的比格電池有限公司,辭去已有的總經理職務,這在一般人看來太冒險。但王傳福相信一點:最燦爛的風景總在懸崖峭壁,富貴總在險境中凸現。1995年2月,深圳乍暖還寒,王傳福向做投資管理的表哥呂向陽那里借了250萬元錢,注冊成立了比亞迪科技有限公司,領著20多個人在深圳蓮塘的舊車間里揚帆起航了。
由比亞迪創立者到電池大王
成立一個公司并不難,生產一個產品也不難,難的是如何將盡可能小的投入演變為盡可能大的產出。這就需要眼光,需要冒險。
很多人創業失敗不在于缺乏資金,而在于缺乏眼光和冒險精神。王傳福擁有的最大的資本,就是戰略眼光和冒險精神。回想起當時的情形,王傳福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哪來這么大的勇氣。在當時,日本充電電池一統天下,國內的廠家多是買來電芯搞組裝,利潤少,幾乎沒有競爭力。如何打開局面?經過認真思考,王傳福決定依靠自身技術研究優勢,從一開始就把目光投向技術含量最高、利潤最豐厚的充電電池核心部件——電芯的生產。事實證明,王傳福這一招可招是后發制人、一招致命的關鍵所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