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喜歡登錄網上“開心農場”,輕點鼠標,播種、澆水、施肥,滿懷期盼地收獲“作物”;大家不但在自家的菜園里“收菜”,還喜歡到好友的菜地里“偷菜”,并興致盎然地相互交流“偷菜怎樣才能不被狗咬”……一夜之間,“開心農場”火了,尤其讓都市白領們流連忘返。目前,該游戲的全球活躍玩家數已經達數千萬之巨。
誰是“開心農場”創辦者?是三位“80后”年輕人,也是典型的“同學幫”:郜韶飛,華東理工大學信息學院畢業生,“開心農場”游戲主創者、上海五分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徐城,郜韶飛的大學同學,在華理就讀兩年后赴美留學,回國后與小郜一起創業;程延輝,小郜的高中同學。
憑借“開心農場”創造的神話,“五分鐘公司”現已步入發展快車道。然而,創業過程中,這幾位年輕人經歷的磨難鮮為人知。
從賺“人力錢”開始
懷揣創業理想的人,一遇上陽光雨露,就會讓“種子”生根發芽。
2006年,郜韶飛從華東理工大學畢業,即獲得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15萬元資助,創辦了一家信息服務類公司,現在的名稱叫上海五分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一個好漢三個幫”,小郜向遠在美國留學的徐城提出創業計劃時,小徐按捺不住興奮,學位未拿就決定回國。同樣“召之即來”的還有程延輝。徐城說:“我們仨很早就離家在外,很獨立,希望創業,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三個年輕人在徐匯區開辦了公司,做的是網路書簽(SocialBookmark)服務。但市場不大,要從中賺到錢更是困難。得趁15萬元創業基金“用光”前,找有現金流入的新業務,因而網站外包成了他們轉型的第二項業務。為了接外包案子,徐城竟重回美國,跑業務、接案子全由他一個人打理。隨著外包的接案量不斷增加,公司要聘的工程師也倍增,賺的永遠是“人力財”,公司的毛利微薄得可憐。
2008年底,一場金融海嘯襲來,使這家初創公司“雪上加霜”:沒有人要外包網站、接案量急速萎縮、員工也陸續離去。他們意識到:要站穩腳跟,要做大,只有打破賺代工勞力零星錢的現狀,創設自己的品牌。他們決定再次轉型。三人從社群網站的游戲應用程式開始,選擇資金小、規模不大的五分鐘SNS(社交網絡服務)游戲做起。“就像公司的名字一樣,五分鐘就能讓玩家得到快樂。”郜韶飛說。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