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網絡公布的2008年第三季度財報,頗多看點:收入同比下降34.6%,環比下降47.5%,利潤則同比下降53.8%,環比下降61.8%,運營利潤為1.05億元人民幣,環比下降67.94%。“印鈔機器”似乎在檢修。
與此對應的是,現在人們把目光聚焦在巨人網絡總裁劉偉這邊。CEO史玉柱之前向媒體透露過兩人的分工:“人事她管,財務她管,公司的計劃制定她管,目標考核她管……我在公司就管一件事——研發。”
26歲的副總裁
劉偉屬于第一代“巨人”。
上世紀80年代末期,有一部電影叫《太陽雨》,內容是圖書館管理員劉亞曦的故事,背景是深圳特區。1990年從南開畢業的劉偉因此對特區有了向往,于是1992年最終從天津去了深圳。
劉偉在南開獲得了漢語言文學、社會學雙學位,到了深圳之后,應聘進入了處于發展初期的巨人公司擔任文秘,最初時薪金是450元,不過經常要加班。
劉偉見到了一個燙著卷發,穿著喇叭褲,脾氣不很好,但是充滿熱情的年輕人,劉偉的印象是“很老土”,不過她稱這個人“史總”。幾個月之后,巨人的管理機構以及研發基地遷至珠海。
之后升級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團的這家創業公司進入急速增長的時期,到1993年,巨人即躍升為僅次于四通的中國第二大民營科技企業。同年史玉柱作為有突出貢獻的知識分子,獲得珠海市政府獎勵的奧迪轎車,住房,及63萬元獎金。劉偉則被提升為公司的人事部長,以應對不斷增加的人力資源需求。
2007年8月劉偉接受了南開04級學弟學妹的訪問,在《訪劉偉學姐》一文中,劉偉回憶,進巨人后,“完全找到了工作的感覺,一步一步就走到了今天!”文中指出:她總是能踏實地做好每一件屬于她職責范圍之內的事。幾個月后就被提拔成為部門經理,她又顯示出非凡的領導力和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輕易妥協的性格。
接下來發生的事,使史玉柱和巨人集團成為記錄中國民營企業發展,必須提及的內容:1994年2月巨人大廈破土動工,這座最初設計為18層的大樓,一升再升之后,最終被定為70層,計劃在3年內完工。同年,26歲的劉偉被提升為副總裁。
就巨人大廈這件事情,事后劉偉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回顧:他說要修70層,可我們所有人都沒反對呀。再說他這么偏執的一個人,要是不經歷點挫折,后面怎么可能走得順呢?
巨人大廈是這個團隊的一個心結,在《巨人不死密碼》一書中,紀錄了劉偉的一段話:如此努力到頭來卻是這樣的結果,我們怎么都不會甘心。我們從來就沒有想過待遇和房子的問題,當時我們的思維是,我們不會去買房子,我們巨人要建一座大廈,到那個時候,我們所有的人都會有好大好大的房子。
這一時期,支持巨人最初成長的漢卡暴露出過渡產品的特征,史玉柱迅速轉換思路,進入生物工程,也就是保健品領域,第一個推出的產品是“腦黃金”。此后史玉柱推出“三大戰役”,即寄望于通過強勢推廣,使電腦、醫藥、保健品三個主營業務在短期內再有一個躍升,隨后在新的基礎上發展。劉偉擔綱“三大戰役”副總指揮。
就“少年得志”,劉偉事后表示,屬于被推上去的,心里沒有底,這個時期屬于對管理企業這件事情,學習和打基礎。
1996年的時候,史玉柱和巨人的高歌猛進,終于遭遇了現金流斷裂。但是這個時候,劉偉卻恰好暫時離開了巨人,因為她收獲了愛情,結了婚,這個時期要生小孩。
之后,所有人都看到了巨人的巨變。而劉偉和愛人則經營珠海色蘭一代有限公司,她擔任執行總經理。公司的業務是推廣salaam這一品牌。
黃金搭檔
當然,我們知道,史玉柱蟄伏了一段時間,期間還去攀登了珠穆朗瑪峰……有了新的感悟之后注冊健特,其實是Giant,還是巨人,開始經營“腦白金”,辦公地點在上海打浦路1號的金玉蘭廣場。人才難得,2000年年初之后,史玉柱幾次同劉偉見面,力邀回歸。
劉偉作出決定并不容易,劉偉和愛人在珠海,有了孩子,還有了自己的事業。但是最終,2001年的時候,劉偉進入上海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擔任副總經理,負責市場和銷售。這是一份富于挑戰的工作,如果現在參觀劉偉的辦公室,會發現里面有微波爐和冰箱,至于吃盒飯的歷史則從那個時期就開始了。
2001年2月6日的《解放日報》第4版出現了一個頗吸引人眼球的廣告,標題是“感謝”,內容是:十年前,巨人創造過輝煌;四年前,巨人跌入低谷;新世紀,巨人從上海復出;感謝上海優良的投資環境、良好的政策環境;感謝上海人民的厚愛。史玉柱還清了他的所有債務,在年末他被當選為2001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