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垃圾資源化是解決城市生活垃圾問題的根本出路
垃圾資源化在國內外都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國內的廢舊塑料瓶供不應求;上海的塑料飯盒 “3分錢效應”;西歐部分國家對特定廢物實施環境稅,然后利用這筆環境稅收入成立基金來支持該廢物的回收利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據報道,芬蘭全國有一半的垃圾實現了再利用,2001 年,芬蘭廢紙回收利用率達到70%;日本從廢品中回收的銅占全國銅需求量的80%。
垃圾背后的價值能夠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吸引垃圾價值的實現者——垃圾處理企業、垃圾回收企業、垃圾收集者加入到垃圾的回收利用過程中來。
首先,垃圾資源化可以極大提高垃圾處理企業的積極性。
企業生產活動的動機在于追求利潤。只要有利可圖,企業就會主動地參與進來。垃圾資源化的前提在于垃圾本身具有價值,當垃圾成為一種資源的時候,對垃圾的處理商來說,垃圾就不是只有投入而沒有收益的事,與其它企業一樣,制造商品、創造價值、賺取利潤,不同點在于他使用的原材料是低廉的垃圾。垃圾處理技術越先進,垃圾改造的越好、越徹底,產品的附加值就會越高,企業的生產積極性也就越大。
其次,垃圾資源化可以充分調動垃圾收集者的積極性。
對于垃圾收集者或者垃圾回收商而言,由于垃圾的最終產品是有價值的,垃圾的處理商愿意以合理的價格來收購垃圾,因此垃圾收集者收集垃圾就是有利可圖的。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就會有人自覺自愿的加入進來,“雖然這種職業又臟又累,但是由于有利可圖,外來人員、無業人員仍愿意做”。
二、對策建議
1.大力開發垃圾回收利用技術
垃圾回收利用技術是垃圾資源化的關鍵。沒有技術,垃圾的回收利用,垃圾的資源化就成為 “水中花、鏡中月”。目前我國在垃圾回收利用技術方面的匱乏是提高垃圾再利用率的最大障礙! 其中,我們國家長期以來對垃圾資源化基礎研究的忽視是一個重要原因。當務之急是要猛攻技術研發,加大支持力度。
加大技術開發力度
由于垃圾回用在國內非熱門行業,收益率低、回收期長,所以企業、大專院校缺乏投資技術研發的熱情。而這種基礎研究確實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和財政投入,國家和各省市可以考慮成立垃圾處理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或者注資大專院校,搞產學研聯合。
由于發達國家人工費用高,因此,回收利用技術手工操作較少,自動化程度高,設備費較貴。我國有豐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如何發揮這種優勢,在垃圾處理階段提高再生品的附加值,開發符合中國國情的環保型回收利用技術,是我們的研究課題。
2004年1月12日,由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牽頭,幾家有關協會及單位聯合發起組成的“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廢舊電子電器回收行業分會”正式成立。這是我國在廢舊家電回收領域的第一個研究機構。這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引進國外先進技術
由于國內垃圾處理技術的匱乏以及垃圾處理企業化運作的經驗欠缺,而國外則有大量成熟的相關技術和成功的運作經驗,所以,引進國外企業或技術顯得至關緊要,可以節約投資、少走彎路。
需要注意的是引進技術必須考慮我們的國情,不能盲目引進、倉促上馬。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