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能源大步推進
相較于高污染、高排放的傳統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在內的新興能源被認為是一種更清潔的提供能源的形式。只不過,相對于高密度的傳統能源,新興能源大多還存在著分散,間歇性等弱點,因此過去在中國的能源消費比例中的份額一直較小。
然而,隨著人們對氣候變化、能源革命等核心領域的日益關注,新興能源正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在日本3月出現核泄漏事故之前,中國對于東部電力負荷中心的電力供應是這樣設計的:嚴格控制東部地區新增火電項目。在大中城市及其附近地區不再布局新的燃煤電站。所需電力通過西部輸電解決,或者以建設核電、燃氣電站為主。
然而日本災難性的地震改變了一切。目前,不僅核電前景不明的背景下,燃氣電站也可能受到影響。隨著日本核泄漏發生,其短缺的電力將由天然氣暫時取代,而其連鎖反應則是在全球范圍內推高天然氣價格,這對于有心提高天然氣在能源結構中比例的中國,無疑是一個壞消息。
因此,作為日本核泄漏事故的連鎖反應,中國將有可能較大幅度提高風電乃至光伏發電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
來自太陽能發電規模化發展研討會的消息,正在制定的“十二五”新能源專項規劃確定的“十二五”末中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000萬千瓦。
而此前《規劃綱要》確定,中國到2015年將形成500萬千瓦的并網太陽能發電能力。這意味著未來中國的光伏應用市場目標將翻一番。
風電也可能是此輪核電危機的“受益者”。中國可再生能源學術研究機構的副理事長施先生表示,一旦核電出現放緩,風電一定要“頂上來”。
目前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風電裝機大國,而在中國雄心勃勃的風電規劃中,到2015年,中國的風電裝機將至少達到1億千瓦,2020年則至少達到1.5億千瓦。
施鵬飛表示,到2020年,僅全國8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總裝機容量就將達1.5億千瓦,再加上其他地方的風電,總裝機容量將超過2億千瓦。
而來自產業界的聲音--不管是國內最大的風機制造商華銳的董事長韓俊良,還是此前多年的風機制造“一哥”金風科技的董事長武鋼--他們都傾向于認為到2020年中國的風電裝機有望突破3億千瓦。
有意思的是,產業界的預測往往比管理及學術界的要準確。早在2009年,當許多人都在爭論2020年的目標要不要定到1億千瓦時,企業代表們普遍認為屆時中國的風電裝機將超過1.5億千瓦——這個目標后來被納入了未公布的新興能源振興規劃中去。
當然,“風光無限”的風能、太陽能在短期內仍無法撼動傳統能源的地位,但這是一個開始。
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克里斯托弗·弗拉文(ChristopherFlavin)曾說過,正如美國在一個世紀前帶領世界進入石油時代一樣,全球氣候的未來或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中國將世界引入可再生能源時代。這個時代,會在“十二五”期間到來嗎?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