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第二季度以來,“電荒”便不止一次地成為報紙的頭版頭條。
這一方面固然有中國能源體制中“煤電”矛盾和今年以來部分地區高耗能產業重現抬頭之勢的原因,但另一方面,則更加凸顯中國在未來5年節能減排的緊迫性。
近幾年來,特別是在“十二五”規劃中,節能減排被重點強調,在相關文件和要求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是兩個僅次于“改善民生”的大篇章。
主管部門對此明確表示,中國在“十二五”期間應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來,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而節能減排正是中國建設“兩型”社會的重要抓手。
現在,作為“十二五”開局之年的2011年目前已經過去一半,中國向來重視“開局之年”,今年乃至今后數年中國的節能減排形勢引人關注。
節能減排政策先行
《規劃綱要》中關于資源環境的12個指標,除了“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這個新設的指標是預期性指標(即不具有強制性)外,其他的指標,不管是原有的還是新增加的,均是強制性的“約束性指標”。
其中,2015年能源消耗的強度比2010年要下降16%,COD(化學需氧量),以及二氧化硫的排放要下降8%,新增的溫室氣體的排放強度指標,要求下降17%,主要污染物的減量排放指標,也增加了兩個,一個是氨氮,另一個是氮氧化物,均被要求下降10%。
今年第一季度末,相關部門已經先后公布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等主要目標。其中,工業行業管理部門明確提出,2015年中國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分別要比“十一五”末降低18%、18%以上和3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要提高到72%左右。
與去年底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初步確定的目標相比,除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之外,其他三項指標要求更高。其中,業界最為看重的單位GDP能耗和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更是高于《規劃綱要》提出的要求。
相關部門隨后也公布了今年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主要目標,其中單位GDP能耗目標要比上年下降3.5%,而萬元(人民幣)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上年下降7%。這些目標同樣明顯高于市場預期。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