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宏觀調控防范新興行業“透支前景”
缺乏核心技術、盲目依賴市場———針對這兩大弊端,有關企業認為,我國新能源產業當前態勢紅火,表明現有扶持政策總體正確,但應加以完善,特別是在標準制定、行業秩序整頓等方面加強宏觀調控,避免在新能源產業上遭遇“起了大早趕了晚集”。
企業建議,首先應當加快完善新能源產業各項標準和政策扶持導向,使得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有效對接,避免受制于人。曹心誠說,以電動車為例,國家并沒有明確的標準,因此相關的配套車系也魚龍混雜,有關部門應盡快在借鑒歐美發達國家經驗基礎上,出臺符合我國實際需求的標準,讓企業發展有路可循;北京綠洲協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經理郭振鵬說,新能源行業尤其是太陽能產業受政策影響特別大,沒有政策扶持引導,是很難有出路的。
其次,要通過規劃避免新一輪低水平重復建設,引導現有企業加強品牌建設。林福增說,現有情況表明我國太陽能光伏面板等新能源產業普遍存在產能過剩現象,未來如果再進行一輪項目“重復上馬”,后果將十分嚴重;高慶生說,現有的市場環境已經對低端產品的企業發展十分不利,“隨著市場形勢轉變,將會被淘汰掉很大一部分”,因此國家應當在市場準入、扶持政策等方面提高門檻,讓有技術、有能力、有品牌的企業加入,才能保障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是完善產業鏈條、加強行業自律。屈騰飛說,國家應當加強行業協會和商會引導作用,讓新能源產業盡早脫離當前的惡性“價格戰”局面,“價格戰是因為現在電動車產品嚴重同質化。應對這種情況,國家必須引導企業走自己的路,有自己的設計,有自己的特點。”北京綠洲協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經理郭振鵬說,有關部門因鼓勵現有的企業向上下游鏈條延伸,避免淪為全球“加工廠”,重走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舊路。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