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頭去尾的“魚類保護區”
但是這個自然保護區,在其后卻經歷了“掐頭”、“去尾”的過程。
“主要因為當時要開建溪洛渡、向家壩水電站,先掐了頭,現在要建立小南海水電站,又要去尾了。”翁立達說。
2005年5月8日,國家環??偩纸o農業部發函,函中指出:四川長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調整后更名為“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調整之后,保護區位置下移,干流江段由原來的443.41公里縮減為353.16公里,導致90%的白鱘(天然)產卵場、50%的達氏鱘(天然)產卵場被淹沒。為確保該保護區免遭再次蠶食,原國家環??偩置鞔_指出:“調整方案按國務院的審批意見執行。在規劃修編與建設中應明確調整后的保護區內不得再進行水利水電開發活動。”
然而,小南海水電站在一片質疑之聲中即將上馬。
環境壓力被人為夸大?
但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水電專家張博庭有不同聲音。
張博庭說:在建設溪洛渡和向家壩水電站的時候,有關人士高度懷疑保護區內主要所保護的“白鱘、達氏鱘、胭脂魚”三種魚的真實存在,曾經懸賞50萬號召當地漁民打撈。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打撈上來過一條。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