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科學的水壩建設,往往非但不是截斷河流,而且還可打通黃金水道。即使對于洄游性魚類的影響,也不一定就是負面的。例如,中國長江上的瀕危物種中華鱘的數量,非但沒有由于三峽和葛洲壩[13.21 -0.15%]的建設而減少,反而比當年大幅度的增加了。除了一系列科學的補救增殖放流措施之外,中華鱘種群自己也在長江的下游,建立了新的繁殖場。”張博庭說。
“人造水壩對河流的實際影響要比天然‘水壩’小。因為我們會采取建造魚梯、魚道以及各種輔助的魚類過壩措施,減少甚至克服水壩對河流單向連通性的影響。”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