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法降解程度高,無臭穩定,易脫水,肥份高,運行管理簡單,基建費用低。但運行費用高,消化污泥量少,降解程度隨溫度波動大。
好氧堆肥:堆肥技術探討始于1920年,堆肥系統可分為三類:條形堆肥系統、靜態好氧堆肥系統和裝置式堆肥系統。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中含有大量促進植物和農作物生長的氮、磷、鉀等營養成分,肥效較好,經過堆肥處理可以達到穩定化、無害化及資源化的目的。堆肥是一個由嗜溫菌、嗜熱菌對有機物進行好氧分解的穩定過程,其特點是自身可以產生一定的熱量,并且高溫持續時間長,不需外加熱源,即可達到無害化。堆肥的一般工藝流程主要分為前處理,一次發酵,二次發酵和后處理四個過程。經過堆肥化處理后,污泥的性狀改善,含水率降低(小于40%),成為疏松、分散、細粒狀,可殺滅病原菌和寄生蟲(卵),便于貯藏、運輸和使用。
石灰穩定技術:石灰穩定技術始于20世紀50年代,在投加石灰的條件下,保持一定pH值及一定時間,可以殺滅傳染病菌,并防腐與抑制臭氣的產生。該技術操作簡單、成本較低,處理后較容易脫水。污泥最終處置可采用農用或者衛生填埋。
污泥濕式氧化:污泥濕式氧化后,難生物降解有機物可被氧化,滅菌率高,反應在密閉系統內無臭,反應時間短,殘渣量少,可以達到減量化、無害化、穩定化。但此方法設備昂貴,運行費用高,需要氣體脫臭裝置。
3)污泥脫水與干化:
污泥脫水是整個污泥處理工藝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其目的是使固體富集,減少污泥體積,為污泥的最終處置創造條件。為使污泥液相和固相分離,必須克服它們之間的結合力,所以污泥脫水所遇到的主要問題是能量問題。針對結合力的不同形式,有目的采用不同的外界措施可以取得不同的脫水效果。污泥脫水與干化包括自然脫水、機械脫水和熱處理干化。
污泥經濃縮、消化后,尚有95%~97%含水率,且易腐敗發臭,需對污泥作干化與脫水處理。常用脫水方法有自然干燥和機械脫水兩種。利用蘆葦等沼生植物也可以進行較好的脫水。
4)干燥:
為了進一步降低脫水后污泥的含水率(75%),采用干燥工藝。經干燥后含水率可降至約20%左右。干燥工藝除了最簡單的日曬外,常用的是熱干燥技術。污泥熱干燥開始于本世紀初的英國,此方法可以完全殺滅病原菌,使污泥處于穩定化狀態。但干燥過程產生的大量的廢氣凈化費用問題、運行費用,都是使用干燥工藝要考慮的問題。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