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填埋可以在海洋中獲得額外的土地面積,封場后進行旅游開發,可以創造后續使用價值。
3.環境可行性
地球表面三分之二為海洋,是陸地面積的兩倍多,海洋至少有與陸地相當的廢物處置容量。海洋具有巨大的稀釋能力和凈化能力,即使發生泄漏事件,也可以使海洋環境中污染物保持在容許水平的濃度。
新加坡每月對西馬考島周圍的海水取樣檢測,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發現任何單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況。
海洋焚燒產生的氯化氫氣體冷凝后可直接排入海中。根據美國進行的焚燒鑒定實驗,含氯有機物完全燃燒產生的水、二氧化碳、氯化氫以及氮氧化物,由于海水本身氯化物含量高,并不會因為吸收大量氯化氫而使其中的氯平衡發生變化。此外,由于海水中碳酸鹽的緩沖作用,也不會因吸收氯化氫使海水的酸度發生改變。
離岸處理基地每天產生滲濾液約4000噸,經過生物預處理—反滲透膜深度處理后,尾水用于島上綠化,不排入周圍海域。煙氣進行嚴格處理,達標排放。
4. 政治可行性
垃圾處理問題如果不妥善解決,必將引起居民的不滿,甚至影響人們的團結和社會和諧穩定。垃圾離岸處理基地是解決城市垃圾處理問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方案。因此,該基地的建設,符合黨的執政理念,符合國家職能,符合人民需求。
5.應急預案
南方沿海及其周邊地區,每年有臺風2—3次,每次持續時間1—2天,間隔時間至少1周;大霧天氣每次1—2天,間隔至少1—2周。焚燒廠的儲存倉可儲存5—7天的生活垃圾焚燒量,而每次臺風和大霧的時間僅1—2天,因此,臺風和大霧不會影響生活垃圾焚燒廠的正常運行。
在臺風和大霧期間,運載生活垃圾的集裝箱只好停在碼頭。因此,需要預備連續2天集裝箱無法海運至焚燒廠時所需要的集裝箱周轉數量。
在北方沿海城市,其大霧和臺風的發生率都很低。
五、長三角巨型焚燒基地的構想
根據國家對長三角地區的要求及其經濟發展速度,長三角地區現有的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很快會出現上海市的窘迫。因此,對于離岸焚燒基地,也可按照每座焚燒廠日焚燒7500噸建設,2座即可;也可考慮上海市每天2萬噸生活垃圾全部發燒,日發電640萬度,日外送電500萬度,同時徹底關閉老港填埋場(包括四期);也可考慮與杭州和寧波合建,日焚燒生活垃圾3萬噸,日發電1000萬度,日外送電800萬度;也可考慮長三角地區聯合建設巨型生活垃圾焚燒廠,日焚燒4萬噸,包括上海、杭州、寧波、蘇州、昆山、嘉興等城市。
六、結論
建設沿海城市生活垃圾離岸焚燒發電處理基地,對于解決陸地選址難、居民抵制大、二次污染控制等困境具有重要意義,建議盡快加以論證實施。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