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門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強化責任意識,充分發揮財政的職能作用,把深入推進節能減排與加強宏觀調控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更加注重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集成,更加注重節能減排市場化長效機制建設,全面推進各領域、各環節節能減排工作,不斷開創財政節能減排工作新局面,為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做出積極貢獻。在多方推進各項工作的同時,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結合擴內需、穩增長推進節能減排
節能減排是擴內需、穩增長的重要結合點。針對當前內需不足的情況,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支持擴大節能環保產品消費,加大節能環保領域投資力度。
一是擴大節能環保產品消費。節能環保產品在我國總消費中的比重依然偏低,推廣潛力大、效益好、可持續。近年來,中央財政已累計安排316億元支持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逐步建立了以照明產品、家電、汽車、電機等四大類產品為核心的推廣體系。今年5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采取財政補貼方式支持擴大節能家電等產品消費,預計將拉動消費需求4500億元,形成1170萬噸標準煤的年節能能力。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把穩定增長、擴大內需與節能減排結合起來推出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今年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內容,我們一定要抓緊落實好,確保發揮政策效果。同時,要抓緊完善節能環保產品優先采購和強制采購制度,加大節能環保產品政府采購力度,不斷提高節能環保產品政府采購的比重,發揮好政府采購的示范引導作用。
二是擴大節能環保投資。我國單位產品能耗高、排放大,生態環境保護欠賬多,需要投入大量的改造和建設資金。各級財政部門要結合當前經濟形勢,進一步加大對節能技術改造、建筑節能、重點流域污染治理、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等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建設的支持力度,努力擴大節能環保投資規模,這不僅有利于穩定投資增長,而且有利于優化政府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
(二)結合調整經濟結構和培育新興產業推進節能減排
節能減排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和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具有產業鏈長、關聯度大、吸納就業能力強、市場前景廣闊等特點,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具有較強的帶動作用。我們要牢牢抓住機遇,不失時機地加快新興產業發展。
一是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能源需求規模很大并仍在不斷上升,石油對外依存度很高,必須更加重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目前,我們已初步建立了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體系,有力地推動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產業競爭力也不斷增強。要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加大支持力度,顯著提高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在我國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重點支持煤層氣、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發展,盡早實現產業化;支持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發展。此外,要支持煤制天然氣、煤制油、IGCC發電等示范工程,并通過示范工程建設帶動成本降低以及攻克一批包括燃氣輪機等關鍵技術裝備研制難關,促進煤炭的清潔化利用和清潔發電。
二是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已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25個城市的公共服務領域和6個城市私人領域累計推廣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近2萬輛,并帶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快發展,關鍵核心技術取得了明顯進步。要進一步擴大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應用推廣規模,將混合動力公交車產品推廣范圍擴大到全國所有地區,并加大25個城市物流、公務、租賃等領域以及6個城市私人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科技研發和產業化投入,采取“以獎代補”方式,支持具備批量生產條件車型產業鏈建設和擴大生產規模。
三是支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要以合同能源管理為抓手加快推動節能服務產業發展,迅速擴大節能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規模;以先進環保技術示范推廣為抓手加快推動環保服務業發展,促進環境保護設施建設和運營專業化、市場化、社會化發展;以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為抓手加快推動資源循環利用,建成技術先進、覆蓋城鄉的資源回收和循環利用產業體系,為推進節能減排提供有力的產業支撐。
此外,要發揮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和產業研發資金作用,實施一批重大應用示范工程和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支持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業、生物產業等新興產業發展。
(三)創造性地抓好已部署的節能減排重點工作
要在發揮好現有各項財政政策撬動作用的同時,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更加注重政策綜合集成,全面推進工業、交通、建筑、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節能工作,進一步加強污染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推進節能減排綜合示范。各級財政部門要主動整合資金政策,集中力量辦大事,在重點城市、重點地區以及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系統推進節能減排;要主動加強財政政策與投資、產業、金融、環保、國土等政策的綜合集成,放大政策激勵和約束效果;要打造省、市、縣不同層面的政策綜合集成,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是支持節能技術改造。要完善“以獎代補”機制,采取財政、投資、產業、能評等綜合性措施,深入推進電力行業、電機和鍋爐等系統、能源管理等方面節能改造,促進重點用能單位研發、推廣、應用先進節能環保新技術。
三是支持淘汰落后產能。在“十一五”已經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十二五”淘汰落后產能任務更重,更要用好財政獎勵資金,處理好職工安置等問題。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